马铃薯早、晚疫病防治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20-12-23 07:16

1.1

早疫病防治技术

早疫病俗称夏疫病、轮纹病或干斑病,是全国分布普遍的一种马铃薯病害,它能引起叶片过早地逐渐枯干,降低产量。

症状:早疫病比晚疫病通常发生早,但发展速度缓慢。主要危害叶片,病斑近圆形,周围有很窄的黄圈,斑点深褐色,斑面有同心轮纹,为干枯斑点,与健康组织有明显的界限。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块茎很少感病,感病时病斑暗褐色,略下线,边缘清晰,皮下变褐色,干腐。

农业防治:提高耕作和栽培水平,如深耕能减少初次侵染来源,合理灌溉、施肥可增强植株抗病力,与麦类等非茄科作物轮作对防病有重要作用。

化学防治:发病时每亩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0~180克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10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2~3遍,间隔7天。1.2

晚疫病防治技术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发生,特别是川水地区和脑山地区受害较重。晚疫病菌主要借菌丝体在病薯内越冬,播入田间后随着病薯萌芽而扩展,侵入幼芽。马铃薯的叶、茎、块茎均能受害。

症状:该病为害重于早疫病,此病蔓延块,受病叶片很快腐烂枯死,多发生于马铃薯开花以后,故称“晚疫病”。晚疫病危害马铃薯的叶片、茎和块茎。病斑在叶片上,多发生于叶尖或叶缘,初为黄褐色,没有整齐的界限,气候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其边缘水渍状,有一圈白色霉状物,叶片背面,白霉尤其明显,常成霉轮状,这是马铃薯晚疫病的典型特征。茎部病斑褐色条状,初稍凹,潮湿时亦生白霉。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农业防治:改进栽培技术措施。合理密植,防治田间密度过大造成的徒长,及时中耕、松土、培土,灌水要采取起垄沟灌,低洼田要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病害严重的地块,在收获前应先将地上茎叶全部割除,减少病菌侵染薯块的机会。

化学防治:适时喷药防治,消灭中心病株。一般在多雨、大气湿度高时容易发生。发病时每亩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0~180克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10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2~3遍,间隔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