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发布日期:2020-12-09 11:34

水稻从发芽到收获各个生育期都可发生稻瘟病,因侵入时期和部位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我镇主要以叶瘟和穗颈瘟为主,其中穗颈瘟对产量影响最大。

叶瘟主要发生在水稻分蘖期以后,因气候和品种抗病性不同而分为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白点型。

急性型病斑暗绿色,发展很快,由微细点状迅速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中心灰白色,外缘呈水浸状,正反两面密生灰绿色霉层。它的发生预示稻瘟病的流行。

慢性型病斑田间常见,呈梭形,病斑中心为灰白色崩溃部,稍外褐色为坏死部,最外层是黄色晕圈为中毒部,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霉层。

褐点型病斑为褐色小点多局限在叶脉间,病斑中央为褐色坏死部,周围包着黄色中毒部,病斑不产生霉层,多发生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上。

白点型病斑为白色圆形小斑,不产生霉层,多发生在缺水稻田的嫩叶上,可转为急性病斑。

穗颈瘟病斑初为水浸状褐色小点,后逐渐围绕穗轴和枝梗扩展,病部呈褐色或黑绿色,长有黑褐色霉层,发病早的可造成白穗。

稻瘟病的发生与为害:稻瘟病属真菌病害,病菌在稻草和稻种上越冬。病菌孢子借空气传播,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时很快萌发,穿透被害部位表皮侵入。可多次再侵染。它的发生与流行受品种抗病性、肥水管理、气候条件的影响。水稻抽穗期雨水多、湿度大、气温降到20℃以下持续时间达一周左右时,水稻抗病能力降低,容易发生穗颈瘟。再就是氮肥施用量过大的稻田易发病。轻的可造成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30-50%,甚至绝收。

防治方法:科学施肥,控制氮肥施用量。发病初期要及时喷药控制发病中心,并要根据病情预报,对其它稻田同时喷药保护。防叶瘟可在发病初期喷一次,5-7天后再喷一次,防治穗颈瘟在出穗始期喷一次,齐穗期再喷一次。一般采用40%富士一号乳油公顷用药量1.5公斤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