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青枯病的症状、发病条件及综合防控技术

发布日期:2020-11-12 13:29

随着番茄的大面积种植,病虫害日益成为番茄种植产业的重要障碍,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降低损失。

1、症状

番茄青枯病主要为害番茄茎部,病茎表皮粗糙,茎中下部增生不定根或不定芽;湿度大时,病茎上可见初为水浸状后变褐色的1~2cm斑块,病茎维管束变为褐色,横切病茎,用手挤压或经保湿,切面上维管束溢出白色菌液;此病进展迅速,7~8天即死亡。

2、发病条件

2.1土壤、肥料、雨水、病苗等是该病发生轻重的条件番茄青枯病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植株体内的维管束组织中扩展,造成导管堵塞及细胞中毒,致使叶片萎蔫;病菌也可以透过导管进入邻近的薄壁细胞内,使茎出现不规则斑。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冬天土壤湿度较大,病原菌易成活,次年发病重;若土壤过干不利于病菌过冬,次年发病轻。土壤肥沃,病残体多,有机质含量高,病菌易成活;土壤养分低,有机质含量少,不利于发病。微酸土壤发病重,碱性土壤发病轻。

2.2寄主植物番茄青枯病病菌除为害番茄外,在当地还严重为害茄子、辣椒等茄科作物。

2.3温度条件番茄青枯病四季均可发生,适宜温度为10~40℃,38℃时病斑大量出现。

2.4栽培管理管理精细的田块发病轻,使用化学除草的田块发病也轻;杂草丛生,管理粗放的田块发病重。路边田、沟边田、当风田发病较重。

3、综合防控技术

3.1农业防治。一是选用抗青枯病品种,用抗病砧木嫁接,防病效果显著。二是发病严重地块,提倡与非茄科作物轮作4~5年,最好与禾本科作物尤其是与水田轮作,可减少田间病菌来源,为防治该病最有效措施。三是及时摘去病老叶和拔除病株,病穴灌注2%福尔马林液或20%石灰水消毒。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四是选用无病土(地)及净肥,配制营养土育苗,培育无病壮苗。五是选择地势高、排水好的无病地,酸性土壤在整地时施适量石灰,调节pH值至微碱性,以抑制病菌生存,减轻病害。实行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及喷施植宝素、爱多收或磷酸二氢钾等,增强植株抗病力。六是采用高畦栽植,小水勤浇,严防大水漫灌;夏季高温天气,避免中午浇水。适期早定植,使生育期提前,避开夏季多雨发病高峰期,以减少损失。在定植、中耕、施肥等田间管理中应防止伤根,盛果期应停止中耕,以免造成伤口。

3.2物理机械防治。春季气温回升后,保留棚膜和裙膜,平时将裙膜卷起,棚门打开;下雨时放下裙膜,关上棚门,用以避雨降湿,可预防茄果类及青枯病等土传病害。

3.3化学防治。选用20%龙克菌悬浮液500~6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77%多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30%琥胶硫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灌根,每株灌药液200~250g。注意事项: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防治,采取挑治封锁发病中心与普治相结合、单施与混施相结合等办法,及时控病,力求治早、治少、治了。间隔7~10d,连续防治2~3次,重病田视病情发展,必要时还要增加喷药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