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蒂蛀虫怎么防治?

发布日期:2020-11-05 11:38

荔枝蒂蛀虫怎么防治。

果皮有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在荔枝的种植过程中,荔枝蒂蛀虫发生严重,面对荔枝蒂蛀虫的发生我们该如何防治呢。

由于蒂蛀虫的种群数量有随果实发育至采后陡升陡降的特点;生活习性上幼虫又有孵化是从卵壳底面直接蛀入核内一直生活至老熟,不转果,难以触杀的难点,因此防治上重点在果期世代,化学防治重点在产卵前的成虫。采果后,种群繁殖力下降,天敌自然控制作用高,一般不宜使用药剂防治,以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杀伤果园天敌种群,引发其它次要害虫的发生危害。

荔枝蒂蛀虫的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套袋法。近年栽培上用无纺布套袋妃子笑、三月红、黑叶等品种的果穗,有提高品质、果壳着色之效,可结合防治病虫减少春后虫源。

2.农业技术适时攻放秋梢、控冬梢,短栽早熟品种三月红、妃子笑、黑叶等花穗,可减少越冬虫源。

3.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的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灭幼脲1000~2000倍液,或混合异源植物次生物质、印楝乳油、桉叶乙醇提取物对产卵有避忌作用;生物农药BT(苏云金杆菌)按出厂产品含菌量指导稀释浓度。25%杀虫双500倍混合90%晶体敌百虫800倍,根据预测预报在成虫羽化期产卵前的午后、傍晚重点喷布果穗及其附近枝叶,均有良好保果效果,对天敌影响很小,对人畜、寄生性天敌也小。菊酯类及高效剧毒的有机磷制剂杀虫效果虽高但对天敌杀伤大,不宜选用。

蒂蛀虫,鳞翅目,细蛾科,每年10-11代,世代重叠,主要以幼虫在荔枝冬梢或早熟品种花穗穗轴顶部越冬。越冬代成虫3月中下旬至4月初羽化(不同地区不一样时间),交尾后2-5天产卵,卵散产,具明显的趋果性和趋嫩性,卵期2-6天。幼虫孵出后自卵壳底面直接蛀入寄主内,整个取食期间均在蛀道内,虫粪也留在蛀道中,决不破孔排粪。为害荔枝果实的幼虫自第2次生理落果后(即果核从液态转为固态),开始蛀入幼果核内,引致大量落果;危害近成熟的果实时,幼虫在果蒂与果核之间食害,受害果实虽多不掉落,但在果蒂与种柄之间充满褐黑色粉末状的虫粪,俗称“粪果”,不堪食用。

那么该如何做好蒂蛀虫的防治?需要打好蒂蛀虫,首先要了解蒂蛀虫的习性。

蒂蛀虫繁殖力强,世代重叠,田间卵、幼虫、蛹、成虫各虫态共存。卵期2--2.5天,幼虫期7--8天,蛹期7--9天,产卵前期约4天,一个世代约20余天。成虫是细小蛾子,夜间羽化,体长只有0.4--0.5厘米,外表灰黑色,飞翔力不强,白天多静伏在树冠内枝干上,受惊扰则作短暂飞舞后再停息在原树,很少远飞。成虫一般在早晨交尾,晚上产卵,喜欢在荫蔽、通风透光较差的果园产卵,卵粒单个散产在荔枝果实龟裂片缝间,着卵较多在幼果中下部果皮或近成熟和成熟果实的果蒂上,幼虫孵化后多从卵壳底面直接蛀入寄主。成熟幼虫脱离果实后就在果穗、叶片、地面杂草或落叶上吐丝化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