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辣椒露地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20-02-06 15:46

我县西南乡镇由于地势高燥、排灌便利、土质疏松,透气性较好,加之土壤养分含量高而全面,适于栽培干辣椒等经济作物。尤其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以鱼台县为中心,覆盖皖、苏、冀近150hm2的干辣椒产销市场,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收入,而且带动了第三产业的繁荣和发展。但是,近几年由于长年连作、品种退化、病虫害加重等因素,导致产量降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收入。为此,我们进行了连续两年(1999~2001年)的栽培技术攻关,终于总结出一套适于我地区的干辣椒栽培技术经验,已被迅速推广应用,现简介如下:

一、科学选种

露地栽培干辣椒应选择中熟、生育期较长、丰产、抗病性(尤其抗病毒病)较强,辣干物质含量高的品种。经近年生产实践证明:当前表现较好的品种为中干椒一号和二号两品种,较抗病毒病,正常年份坐果率高,干物质含量较高,每667m2产干椒520kg左右。

二、培育壮苗

科学合理地培育壮苗对栽培及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但辣椒根系不如番茄等作物发达,根量少,入土浅,茎基部不易生不定根,主要根系仅分布在10~15cm土层内且根系再生能力较弱,故要求以营养钵加盖薄膜等保护设施进行育苗。

1.育苗土规格与当地春棉花相似,一般每667m2生产田需苗床规格为1.6m×(6~7)m,苗钵略小于棉钵,可用专用打钵器进行配制。苗床土要求按土肥比6:4配制,另外每m2营养土中加入10g多菌灵或福美双和0.5~0.8kg的磷酸二铵,以利防病和花芽分化,同时所用肥料应是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2.每667m2生产田需种130~150g,每穴播4粒为宜,播后由于前期气温较低,可在畦上覆盖薄膜及草苫等物品。为保证出苗快、苗齐,可先进行催芽再播种,具体方法为:先将种子晒2~3天,然后放入25~30℃水中浸泡2~3h,捞出后用Na3PO4150倍消毒液浸泡15~20min,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置于25~30℃处催芽。3~4天后当有60%以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采用这种方法,出苗快且均匀,苗期病虫害较少,幼苗生长势强。此外,下种后出苗前,畦温宜保持白天25~30℃,夜间18~20℃,出苗后略降3~5℃以防徒长。

三、适时定植,合理密植

辣椒耐寒性差,故要求地温稳定在12℃时定植,依据多年种植经验,我地区多在5月中旬套植于大蒜田中,根据中干椒一号和二号两品种生长特性,建议株行距以25cm×75cm为宜,同时要求定植前随翻地667m2施入腐熟的有机肥5000kg、N、P、K三元复合肥40kg。注意施肥要均匀,要深翻细耙土壤,然后整平地面,蒜茬栽培也可结合大蒜追肥进行相应调整,同时定植后宜按穴浇水,不宜大水漫灌。

四、田间管理

1.缓苗后至花期管理辣椒定植后5~6天即可缓苗,该品种喜温、喜水、喜肥,但不可大水漫灌,否则宜沤根死苗。因此要掌握前期管理应促控结合,蹲苗不可过分,门椒在开花前视土壤墒情浇水,随后中耕培土,开花期间要控制浇水防止落花、落果和徒长。

2.盛果期管理辣椒坐果后遇到高温、强光、干旱与暴雨交替出现的天气,病虫害也开始陆续发生,这一时期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因此,要求及时浇水、施肥,保证土壤湿润,防止过分干旱和雨涝。追肥可结合浇水冲肥2~3次,也可穴施,但不可离椒根太近,多在18~20cm处开穴施入,每667m2施复合肥19~24kg,后期不提倡施大量尿素。同时夏季出现连续高温干旱时,可及时浇小水1~2次,以防病毒病发生,并结合浇水每8~10天喷1次叶肥,如磷酸二氢钾、绿芬威等,可预防病毒病的发生,也可延长后期生长和采收,还可防止早衰。

该品种在结果后期,气温较凉时,还可重新抽出部分新枝进行二次结果,因此,应继续加强管理,以增加中后期产量,可每667m2追施硫酸铵或硫酸钾复合肥,每次25kg,以补充土壤养分不足。

五、病虫害防治

1.病害主要有病毒病(俗称小叶病)、疫病、白星病等,防病毒病可用1.5%植病灵600倍液+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或20%病毒必克800倍液+绿芬威1000倍液喷洒,7~10天1次,连续喷3~4次即可。防疫病和白星病可用58%的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或77%可杀得1200倍液进行防控。

2.虫害主要有蚜虫、菜青虫、棉铃虫、红蜘蛛等,可采用天土星3000倍液或40%抑太保乳油1500倍液喷洒,7~10天1次,连喷2~3次即可有效预防和控制为害。

六、适时收获

生产商品干椒一般应待果实90%以上红熟后,一次性采收,但为了提高干辣椒的产量和品质,降低青果率,减少因采收不及时而造成的损失,可先期分批采收。最后一次采收时,整株拔下,置于通风处晾干或采用其他方法干制后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