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发棉田摘早蕾。运用棉花自身较强的调节补偿功能,在早发的基础上,通过摘早蕾新技术,将棉花结铃盛期调节到最佳时期和最佳部位上,可使烂铃大幅减少。其技术要点:选择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块,并具备一定的水浇条件的早发棉田。该技术适用于我国黄淮海及长江中下游棉区的“两膜”春棉。摘早蕾的时间、数量和方法。在黄淮海棉区,摘早蕾的时间6月20日~6月26日。5月底至6月5日现蕾的,每株摘去下部1~5果枝上6至8个早蕾;6月6日至6月11日现蕾的,每株摘去下部1~3果枝上4~6个早蕾;6月12日后现蕾的不宜摘早蕾。加强田间管理。摘早蕾后,要加强田间管理,控晚蕾,防止棉花贪青晚熟。黄淮海棉区,应在8月8日~8月15日,通过打边心来控晚蕾。
2.因地制宜及时化学调控。在多雨年份和水肥条件好的杂交抗虫棉,化学调控尤为重要。棉苗出现旺长苗头时,是化控的最佳时期。化控需从蕾期开始,初花期和盛花期是化控的关键时期。棉苗长到7-8片叶进入蕾期,蕾期发生旺长时,每亩用缩节胺0.7~1克,对水15~20公斤,盖顶喷洒一次。花期每亩用缩节胺2~3克,对水40公斤喷洒。长势旺的,打顶后6~8天,每亩用缩节胺2~2.5克,对水40~50公斤盖顶喷洒一次。通过“化控”达到棉行“下封上不封,中间一条缝,阳光照得进,空气又流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