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方案

发布日期:2019-08-19 20:05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主要由白背飞虱传毒的病毒性病害,主要危害水稻、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已成为武冈市水稻上重要病害,随着毒源的进一步积累与传毒昆虫的加重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极有可能在大流行,严重危胁粮食生产安全,为有效控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特制定此方案。

一、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水稻、玉米上的发生症状。

1、水稻水稻发病后典型表现为植株矮缩、叶色深绿、叶背及茎秆出现条状乳白色或蜡白色,后变深褐色小突起、高位分蘖及茎节部倒生气须根、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

2、玉米早期感病,植株严重矮缩(不及正常株高1/3),不能拔节,叶片及果穗苞叶宽短僵直,叶色深绿,节间粗短,叶片簇生,果穗短小畸型。拔节以后感病,植株稍矮化,能正常抽穗,上部叶片表现各种症状。

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播方式和易感病时期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由水稻种子带毒,白背飞虱传毒感染水稻、玉米所致。白背飞虱为迁飞性害虫,湖南省常年发生严重,一般年份可发生5代,主要危害代为1~3代。水稻、玉米感病期主要在分蘖以前的苗期(秧苗期和本田初期)。最易感病期为秧(苗)的2~6叶期。

三、实施综合防治

防治策略:实施“治虱防矮”,抓好药剂拌种、秧田期和本田初期防治这个关键,压低白背飞虱传毒前虫口基数;注重实施全程防治,突出防治重点区域,并尽量做到同时兼治其他病虫害。

(一)控害保健栽培。一是逐步避免高感病品种种植。隆平048、隆平207、威优46、亿优6号、中优317、中优978、H37优207等品种发病相对要重,各地要视情况逐步减少此类品种种植;二是适当密植,在秧田期和栽后15天内进行田间排查,一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深埋,再从健康稻丛中分出部分稻苗补缺,以相应减少损失。

(二)药剂浸种或拌种。药剂拌种是最关键的防控措施,因为拌种能防除飞虱的为害,从而杜绝了白背飞虱的传毒。拌种处理要求在种子催芽露白后用60%高渗吡虫啉悬浮剂(高巧或优拌)10ml加0.5-1两水,再均匀拌1.5kg(以干种子计重)种子,放在阴凉处的薄膜上晾8-24小时药液全干后即可播种,不能放在水泥地上,不能暴晒。

(三)因地制宜,抓好“治虱防矮”。主要技术措施是秧田移栽前三天用好送嫁药,早稻本田初期防治白背飞虱,减少1代白背飞虱带毒成虫的数量;6月上中旬白背飞虱若虫盛发期做好大面积飞虱防治,主要对象田为飞虱虫量较大的早稻田、一季稻秧田。6月下旬至7月初,3代白背飞虱低龄若虫盛发期,对所有重病区早稻用药普防1~2次,努力压低白背飞虱在迁移到晚稻秧田和大田初期前的虫口基数。要强化中、晚稻秧田和大田初期防治,在中、晚稻秧田第1片真叶展开后至6叶期及本田苗期,着重安排好飞虱防治。

(四)合理选用农药。对1、2代应选用长持效药剂,如吡蚜酮(龙首)、噻嗪酮加宁南霉素等,对3代飞虱及秧苗期飞虱防治应选用速效性药剂防治,如吡虫啉、烯啶虫胺等药剂。要用足药剂量及药液量,确保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