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分级标准,玉米丝黑穗病及防治

发布日期:2019-07-30 10:40

玉米丝黑穗病又叫乌米。是玉米重要病害。主要为害玉米雄穗和雌穗,雄穗染病,有的整个花序被破坏变黑,有的花器变形增生,颖片增多、延长。雌穗发病时,基部膨大,端部尖而向上弯曲,多不抽花丝,苞叶早枯黄,由一侧裂开,全变成黑粉,膜破黑粉散出后,残留黑色丝状物。玉米丝黑穗病只为害雌、雄穗,使病株无收成。

近年随着科尔沁区玉米播种面积的扩大,玉米品种增多,抗性降低,且科尔沁区玉米田均为春灌地,地温较低,土壤中玉米丝黑穗病菌菌源量大。黑穗病呈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据推广中心及基层农技人员调查,严重的地块感病品种发病率达8-10%,轻的地块发病率达2-3%。预计今年黑穗病在我区中等偏轻发生,局部地块感病品种中等发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土壤,粪肥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幼苗期侵入,为系统侵染病害。玉米播后发芽时,病菌也开始发芽,从玉米白尖期至4叶期都可侵入,随玉米生长发育进入花芽和穗部,形成大量黑粉,成为丝黑穗。玉米连作年限长,早播田发病重,侵染温度15-35℃,适宜侵染温度20-30℃。土壤含水量低于15%或高于30%不利于发病。

玉米不同品种对丝黑穗病抗性差异显著。

病害发生轻重与菌源数量积累关系密切,连作田发病重,及时拔除病株和深翻,可减少土壤菌源,降低发病。厚垣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7-31℃,低于17℃,高于32℃不利于萌发。早播、土温低发病重。播种时干旱、播种质量差,覆土过厚,不利幼苗出土,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适当迟播,提高播种质量;

(3)、播前晒种2-3天;

(4)、轮作,深翻;

(5)、用含有烯唑醇,戊唑醇成分的种衣剂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