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天敌防治水稻虫害的可行性试验

发布日期:2019-07-17 15:44

为了有效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防治水稻重大病虫害,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提高稻米品质,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药使用量和用药次数,于2008-2010年开展了稻田养鸭(稻鸭共育)生态防控技术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川香优2号、Q优6号,由三穗县农资公司少杰连锁店提供;供试鸭苗品种为中国地方四大名鸭之一的三穗麻鸭,体重150g左右,鸭龄15d,由三穗县畜牧局提供。

1.2试验田

选择试验区实行两段育秧或旱育秧,规范化宽窄行或分厢栽插,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用水管理,不使用化学除草剂和杀虫剂,地点在三穗县长吉乡塘洞坝。

1.3防治对象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杂草。

1.4试验方法

1.4.1建田间鸭棚及围栏每0.2~0.3hm2围成一个小区,采用3指尼龙网或平网,网片高0.8~1m,隔2m左右打一根木桩;田边拐角处配木条钉制的简易鸭舍,只须顶上塔棚,棚高1m左右,每12只需鸭舍1m2,鸭舍旁边挖深度为0.5m的水坑。

1.4.2试验示范区的面积2008年供试面积1.3hm2,2009年供试面积2hm2,2010年示范面积3.3hm2.

1.4.3示范区内处理设3个处理:

A.放鸭量为30只/667m2,面积2.9hm2;

B.设农民自防区1个,面积0.3hm2;

C.对照区(不防区)1个,面积0.07hm2.

1.4.4投放鸭苗时间栽秧后7~10d,秧苗定根后,将饲养到15~20d的鸭苗放入稻田至水稻开始抽穗灌浆初期,将鸭子从稻田里收回养殖催肥后上市。稻鸭共育期60d左右。

1.4.5稻鸭的田间管理鸭子放入稻田后,对水稻的田间管理,包括除草、防虫、中耕及施肥等工作全部交给鸭子。人要做的事就是每天定时喂鸭补料和水的管理。

2结果与分析

2.1对害虫的控制效果

根据田间调查,稻田养鸭对水稻害虫在为害盛期有十分显著的防治效果,农民自防区施药后7d调查,稻田养鸭对稻飞虱防效达92%,比农民自防区高17个百分点;对稻纵卷叶螟防效为85%,比农民自防区高17个百分点;对二化螟防效为75.86%,比农民自防区高13.79个百分点,结果见表12.2对田间杂草的除草效果据调查鸭子可直接吞食杂草茎叶,并且通过鸭子在田间的活动(脚踩、嘴拱等方式),使部分杂草踩入泥中腐烂,或浮出水面成浮物,同时稻田水体浑浊,影响稻田水体底部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杂草的数量,对田间杂草的防效为90.87%,比农民自防区高29.27个百分点,结果见表2.

2.3稻鸭共育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

由于鸭子在田间的活动,使稻丛中下部老黄脚叶减少,通风透光条件得到改善,对水稻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为84.9%,比农民自防区高26.8个百分点,结果见表3.

2.4经济效益

经组织有关农业专家、技术员进行测产验收,结果表明:

稻鸭共育区产量553.6kg/667m2,比农民自防区产量501.8kg/667m2增产51.8kg,比空白对照区(不防区)363.1kg/667m2增产190.5kg,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稻鸭共育区农药投比农民自防区减少18元/667m2、化防投入劳力比农民自防区减少3个/667m2.平均每667m2放鸭30只,收回28只(自然死亡率6.7%)鸭重1.4kg/只,市售价20元/kg,鸭收入28元/只,扣除成本、饲料费16元,纯收入12元/只,养鸭纯收入336元/667m2.

2.5稻田增肥量

鸭粪是一种优质有机肥,据调查一只鸭子平均日产鲜粪约0.14kg,在稻田中生活60d左右,共可向稻田排放鲜粪252kg,(30只鸭/667m2),有利于水稻的生长。结果见表4.

3小结

通过连续3年的试验示范表明: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于一体的成熟的农业新技术,是发展绿色、无公害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不仅有效控制了稻田有害生物,减少了农药使用造成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还有明显的增产、节本、增效和良好的生态效果。稻田养鸭(稻鸭共育)生态防控技术,可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