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发布日期:2019-07-02 04:33

1、抓好铲趟。要实行铲前趟一犁(拉墒沟),做到早铲早趟、多铲多趟,达到提高地温、消杂灭草,促进幼苗早发速生。

2、提早追肥。各地要根据施用底肥、种肥数量,应用品种特性和产量指标及玉米生育情况等要求,及早科学追肥。对生育较好的,结合铲趟追尿素12~18公斤/亩,有条件的在玉米10~11叶片时进行第二次追肥,但追肥时间不宜过晚;对苗势弱及基肥、底肥、种肥施入水平不高,尤其地力条件较差、种植晚熟玉米品种的地块,为促进幼苗快速生长,提高幼苗素质,结合铲趟追尿素15~20公斤/亩,还可采取磷酸二氢钾加尿素兑水进行叶面喷施,或应用液面肥等。追肥做到侧深追肥,侧10~12厘米,深10~15厘米。采取两次追肥的,首次追肥量要大些,一般10~15公斤/亩。

3、及时除孽。玉米拔节前后常有大量的分蘖发生,为减少养分消耗,促进玉米个体植株良好生育,使主茎有良好生育环境,应随时检查,发现分蘖,及时去除。

4、除草化控。要把安全性、调茬放在首位,因地制宜地选择有效配方。玉米苗后茎叶除草可使用莠去津、甲基磺草酮、烟嘧磺隆、苯唑草酮等药剂。烟嘧磺隆要注意敏感品种,不能过晚使用。科学喷施吨田宝、细胞酶等化控剂和生物制剂,防倒伏促早熟。

5、防治病虫害。(1)粘虫:在大多数幼虫处在3龄期左右为施药最佳时期,以菊酯类农药或菊酯类与有机磷混剂效果最好。每亩25%氰·辛乳油20-30毫升或5%高效氯氰菊酯40毫升,兑水30公斤。施药机械可使用自走式高杆喷雾机。(2)玉米螟:一是释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为保证防治效果,地块必须连片,在玉米螟产卵初期开始放蜂,共放三次蜂,第一次在玉米螟化蛹率20%时,后推10天放蜂;间隔5天后放第二次;再间隔10天后放第三次,每亩地总量为15000头,每次各放5000头。二是利用3WX-300G型自走式高杆作物喷杆机Bt可湿性粉剂防治,当灯诱成虫达到高峰期,且田间卵孵化率达到30%时,每公顷Bt可湿性粉剂(50000IU/毫克)用量为375~450克,兑水155公斤,混匀喷撒,不许重喷漏喷。(3)玉米大班病。可在大喇叭口晚期喷施甲基硫菌灵或吡唑醚菌酯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