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防治马铃薯青枯病的方法

发布日期:2019-06-15 11:24

1病症

幼苗和成株期均能发生。植株染病典型症状是病株稍矮缩,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也有时一个主茎或一个分枝萎蔫,其它茎叶生长正常,植株基部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薯块染病后,芽眼呈灰褐色水浸状,并有脓液,切开薯块,切面可自动溢出乳白色菌脓。

2发病规律

马铃薯青枯病是一种典型维管束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随雨水、灌溉水从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病株和健壮株根系间的接触也可发生侵染。病菌侵入维管束后迅速繁殖并堵塞导管,阻碍水分正常运输。青枯病菌不耐干燥,土壤含水量高、高湿、多雨条件下存活长,最适温度为30℃~37℃,一般酸性土壤发病重。

3无公害防治方法

3.1选用抗病品种如新芋4号等较抗病品种。

3.2建立无病种薯繁育体系选留未发生过青枯病的地块进行繁育种薯,利用脱毒技术繁殖原种。

3.3合理轮作青枯病是土传性病害,应大力提倡与非寄主植物实行2~3年以上的轮作。不施带病菌肥料,尽量施用有机肥活性肥、生物有机肥。大雨后注意及时排水,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

3.4利用小整薯代替大薯切块播种,可以避免用刀切块时感染,再利用枯草芽孢菌菌株0702、GP7—13制成粉状制剂对种薯进行处理。

3.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进行药剂灌根,药剂可选用53.8%可杀得悬浮剂10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25%青枯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株灌0.1~0.2公斤,每隔7~10天1次,连灌2~3次,同时对相邻植株用以上药剂也进行灌根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