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病害--白菜假黑斑病

发布日期:2019-06-12 19:20

为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衰弱叶片和种荚易发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浅灰褐色,轮纹不大明显,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互相融合,致叶片干枯,常与黑斑病混合发生。

病原形态特征:

Alternariaalternata(Fries)Keissl.异名:A.TenuisNees前者称链格孢,后者称细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簇生,暗褐色,较短粗或呈不规则棍棒形,具2~9个隔膜,大小27~110×2.75~4.5微米,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倒棒状或圆筒状,淡黄色,大小9.5~40×5~11.25微米,具纵隔1~6个,多数3~4个;横隔1~5个,多为3个,具短喙,仅为孢身长的一半,喙多无隔,少数1~2个隔,无色。该菌的营养菌丝多单核,个别双核或3核,但新生菌丝尖端的细胞常为多核,且集中在该细胞顶端;分生孢子细胞亦多为单核,但孢子体最宽处常有2~3核,菌丝形成侧枝,营养菌丝形成孢子柄或孢子柄产孢时,均由母细胞先长出子细胞,母细胞的1个核或该核分裂出的子核移入新生细胞,以后由这个核继续分裂发展成侧枝、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萌发时,芽管从细胞中长出,每细胞只有1个细胞核移入发芽管,发芽管细胞单核或双核。

侵染循环

病原在留种母株、种子、病残体上或在土壤中越冬。病原借气流传播蔓延,形成再侵染。

发生因素

该菌在10~35℃条件下均能生长发育,但它常喜欢较低的温度。适温为17℃,最适酸碱度为pH6、6,病菌在水中存活1个月,在土中可存活3个月,在土表存活1年,一般在白菜生长中后期或反季节栽培时遇连阴雨天气,易发生和流行而成为白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

连作地、前茬病重、土壤存菌多;或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或土质黏重,土壤偏酸。氮肥施用过多,植株生长过嫩。栽培过密,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差。种子带菌、育苗用的营养土带菌、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或带菌。早春多雨或霉雨来早、气候温暖空气湿度大;秋季多雨、多雾、重露或寒流来早时易发病。棚室栽培的,往往为了保温而不放风排湿,引起湿度过大的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②增施有机肥。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

(2)物理防治:从无病株上选留种子,采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

(3)药剂防治:①用种子重量0.4%的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②用40%拌种灵粉剂8克/平方米与40%福美双等量混合拌入40千克堰土,将1/3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把其余2/3药土覆在种子上。③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其复配剂1000倍液,或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在黑斑病与霜霉病混发时,可选用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及时防治地下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