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是大理州冬春早菜的骨干品种,常年种植面积在20万亩左右,由于蒜薹、蒜头上市早、品质好,深受消费者的好评,尤其是独头蒜商品性好,在国内独树一帜,已通过地理标志认定。但若栽培管理不当,发生“马尾蒜”的比例较高,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也影响外销和菜农的收入。
“马尾蒜”是在大蒜生长的中后期顶芽萌发生长出许多细长的丛生叶,形如马尾而得名。马尾蒜最后也能抽薹,形成蒜头,但抽薹晚,薹细小,价值不大,蒜头多为畸形蒜或散瓣蒜,商品性差。通过调查和试验,我们认为大蒜发生“马尾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品种差异: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发生“马尾蒜”的比例高,如红七星与白皮蒜相比发生“马尾蒜”的比例要高。
二是蒜种通过低温处理后,生育期缩短,上市期提早,并产生大量的商品性很好的独头蒜,但剩下的丫蒜中“马尾蒜”的比例较高。
三是大蒜的生长发育对温度、光照的反应比较敏感,播种过早或过晚发生“马尾蒜”的比例都较高。
四是栽培管理不当,如大水大肥、重施、晚施氮素化肥,发生“马尾蒜”的比例也较高。
五是冬早春气候反常,忽冷忽热的年份,发生“马尾蒜”的比例也较高。
防治对策:在大蒜的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根据栽培目的选择种植相应的品种及配套技术,以减少“马尾蒜”的发生。如以独头蒜为主要产品,品种可选择红七星,并进行严格的低温处理,其它的栽培管理措施也要适当提早;如以蒜薹和丫蒜为主要产品,品种可选择早薹蒜、红七星或白皮蒜,不进行低温处理,并采取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科学灌水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