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生长后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发布日期:2019-05-16 14:53

油菜生长后期病虫害虫种类很多,主要有油菜菌核病、病毒病、霜霉病和蚜虫等。油菜是本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现将多年从事油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实践总结如下:

一、油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1、油菜菌核病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居3大病害之首,一般年份损失产量10%-20%,重病达50%,严重者甚至超过80%。油菜菌核病的菌核萌发适宜条件是:温度5-20度、土壤相对湿度70-80%。春季2月下旬至4月。若气温在8-20度之间,多雨、连作田、种植过密、派水不良的田块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茎部发病,病斑初为水渍状,病斑略凹陷,有同心轮纹,中部白色,边缘褐色,病健部交界明显,病害严重时病茎上长满絮状菌丝,故称为白秆、霉秆等,此时植株干枯而死或提早枯熟,可见皮层纵裂。花瓣极易感染,产生水渍状斑,易脱落,高湿时受害角果会长出白色菌丝,在发病的茎内外和角果上均可形成大小不等的泥粪状菌核。

2.油菜病毒病油菜病毒病在长江流域各油菜产区一般发病率可达10-30%,流行年份重病田达70%以上,感病油菜抗逆能力降低,易受菌核病、霜霉病等侵染。茎杆上的症状主要是产生长短不等的黑褐色条斑,甚至蔓延形成枯斑,后期纵裂,裂口处有白色分泌物,严重的可导致植株半边或全株枯死。油菜病毒病又名花叶病,油菜花叶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播,一般秋天温度在15-20度,干旱少雨,有利于蚜虫迁飞,蚜虫在病株上吸食3-5分钟便可带毒迁移到油菜健株上。

3.霜霉病该病在长江流域油菜产区一般年份发病率20-50%,单株产量损失10-50%,茎分枝和花梗感病后,初生褪绿斑点,后扩大色不规则斑块,斑上有霜霉病菌,病原菌为油菜霜霉菌,初侵染源主要来自病毒残体、土壤和种子上越冬越夏的卵刨子。花梗发病后有时肥肿畸形,花器变绿,肿大呈龙头状,表面光滑,上有霜状霉层,感病严重时枯落甚至全株死亡。

4.油菜蚜虫长江流域主要以萝卜蚜危害为主,蚜虫适宜于温暖较干燥的气候,生育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4-26度,相对湿度为50-70%。在温度适宜条件下,无风或无雨,天气干燥,蚜虫繁殖速度很快,所以蚜虫在春末夏初和秋季发生较重。

二、油菜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1.轮作换茬油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换茬可显著减少田间菌核的积累,从而减少菌核数量。

2.选用矿病品种应选用抗逆性强、综合性状好的甘蓝型油菜优质品种。

3.适时播种及加强田间管理工作根据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适时播种移栽;施肥应重施基、苗肥,适花肥、使油菜花期生长健壮,茎杆坚硬,增强抗病能力;冬前和开春后要中耕松±3-4次,春季应注意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以防渍害,增强根系活力;油菜盛花终花期要及时摘除植株通透性,改善田间气候,又可减少再侵染源,控制病害蔓延。

4.农药防治当油菜初花期感染菌核病的叶病株率达10%以上、茎病株率达10%时,即进行农药防治,每公顷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750KG防治2-3次;防治霜霉病可在苗期和抽开花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2250G加水喷雾;油菜病毒病的防治重在控制蚜虫的病害,油彩苗期和移栽后各施药1-2次,当抽开花期10%茎枝或花序有蚜虫,每枝有蚜虫3-5头时,每公顷用抗牙蚜威90-100G对水750-900KG,或用5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用5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