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保障植物生长的重要资源,为了保障和保持葡萄体内的水分,需要对葡萄进行定时、定量的补水工作,它的叶片不可避免地蒸腾作用,会散失很多水分,土壤中的水分状况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与葡萄生长发育需水规律相适应,因此,在葡萄的栽培管理中,就要求根据气候变化情况,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及不同品种需水规律,对葡萄园采取综合水分管理,有效的调节灌溉方式,建立最优化的合理灌溉制度,对葡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将有重要意义。
1葡萄需水特性同其它作物相比,葡萄树由于其强大的根系,耐旱性要强得多,但亦需要稳定、适量的从土壤中获取水分,以获得最佳经济产量。葡萄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有很大差别。葡萄对水分需求最多的时期是在生长初期,快开花时需水量减小,开花期间需水量少,以后又逐渐增多,在浆果成熟初期又达到高峰,以后又降低。葡萄浆果需水临界期是第一生长峰的后半期和第二生长峰的前半期,而浆果成熟前1个月的停长期对水分不敏感。
2灌水时期的确定正确的灌水时期要根据作物需水规律进行灌水。一般在葡萄生长前期,要求水分供应充足,以利生长与结果;生长后期要控制水分,保证及时停止生长,使葡萄适时进入休眠期,以顺利越冬。一般可参考以下几个主要的时期进行灌水。
①发芽前后到开花:此时对土壤含水量要求较高。这次灌水可促进植株萌芽整齐,有利于新梢早期迅速生长,增大叶面积,加强光合作用,使开花和坐果正常。在北方干旱地区,此期灌水更为重要,最适宜的田间持水量为75%~85%。
②花期:一般不宜灌水,否则会加剧生理落果。
③新梢生长和幼果膨大期:此期为葡萄需水的临界期。新梢生长最旺盛。如水分不足,则叶片夺去幼果的水分,使幼果皱缩而脱落,如干旱严重时,叶片还将从根组织内部夺取水分,影响根的吸收作用正常进行,地上部分生长明显减弱,产量显著下降。
④果实迅速膨大期:为了促进浆果的生长,有利于细胞数量的增加,要供应充足的水分,但要防止过多水分而造成新梢徒长,此期正值花芽分化,适当的干旱,有利花芽分化。
⑤果实成熟期:果实成熟期间的水分对果实品质影响较大。如果水分过多,将会延迟葡萄果实成熟,使品质变劣,并影响枝蔓成熟。靠近采收期时不应灌水,一般鲜食品种应在采收前15~20天停止灌水,要求含糖量高、含酸量适当的酿酒品种,应当在采收前期20~30天停止灌水。
⑥冬季休眠期:在北方各省,必须在土壤结冻前灌1次透水,灌水量要渗至根群集中分布层以下,才能保证葡萄安全越冬。
3果园土壤含水量测定
一般认为,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持水量的60%~80%,土壤中的水分与空气状况,最符合树体生长结果的需要。因此,当土壤含水量低于持水量的60%以下,可根据树体生长的物候期需水状况,调节灌水。
不同土壤的持水量,持水当量、萎蔫系数等各不相同。在测定不同土壤含水量,作为是否需灌溉的依据时,可参考。
目前常用的仪器有土壤水分张力计(Tensiometer),中子仪(neutronprobe),时域反射仪等监测土壤含水量,可准确了解树体根部不同土层的水分状况,进行合理灌溉。
4灌水量的确定
计算灌水量的方法有多种,在畦灌条件下,一般多根据灌溉面积(m2)、土壤持水量、土壤湿度、土壤容重、土壤浸湿深度(m)几个因素计算的。土壤持水量也称容水量,包括吸湿水和毛管水;根系能够吸收利用的都为毛管水。当土壤水分减少到不能移动时的水量称为‘水分当量’。土壤水分至水分当量时,葡萄吸水就受到抑制,如水分继续减少,葡萄就会停止生长至萎蔫而枯死,这种程度称为‘萎蔫系数’。萎蔫系数大致相当于各种土壤水分当量的54%。
鲜食品种的葡萄园由于土层浅,保水能力差或分期采收等原因,在成熟期可能会引起缺水,此时应进行适量灌水,但每次灌水量不宜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