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龄龙眼树异常落花落果的应对技术

发布日期:2019-04-16 13:46

福建龙眼长期呈现大小年结果现象,近十年来又衍生出连年结果少甚至不结果的新问题,各个产区的不同品种、不同树龄的龙眼投产树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冬季抽稍、春季花穗“冲梢”等问题,最终导致落花落果异常地严重。为此,我们于1995年承担了省科委下达的“克服适龄龙眼树异常落花落果的综合技术研究”项目。

经过四年的试验与应用,初步总结出一套克服适龄龙眼树不结果、异常落花落果的综合技术;1998年,这套技术在泉州市洛江区加锥农场近13.3hm2龙眼园实施后,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1配方适量施肥

该项技术引用刘星辉等提出的龙眼果园全年667m2施肥量应含纯N25~35kg、P2O520~25kg、K2O25~40kg等结论,参照柯冠武等提出的重施花前肥、巧施采前肥、控制秋冬肥的施肥方法。实施时,每50~100kg产量的龙眼株施纯N1~2kg、P2O50.5~1kg、K2O1~1.5kg,肥料种类有机肥、无机肥各占一半,施肥为花前肥占50%,壮果促梢肥占20%~30%,采前肥占20%~30%,并依据具体的树体树势和实际挂果量进行适当调整,在果实生长期或采果后,进行必要的根外追肥或补充速效肥。

2果园绿肥套种

在改进果园基础管理的同时,我们应用豆科绿肥良种--印度豇豆及其套种栽培技术,进行龙眼果园土壤的套种管理。套种后,有效地改善了枝梢生长和果实发育所需的果园小气候环境条件;每666.7m2鲜草量超过2000kg,既增加了果园的有机肥源,提高了土壤肥力,又解决了果园土壤覆盖,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突出。

3生物防治虫害

针对荔枝蝽蟓、尖细蛾和蒂蛀虫危害严重的现状,1997年~1998年,我们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蟓、白僵菌防治木蠹蛾和荔枝尖细蛾等生物防治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春季荔椿交尾产卵期,每隔12天株挂2块平腹小蜂卵卡,共挂两次;平腹小蜂对荔枝蝽蟓卵的寄生率达95.8%。夏季梅雨时节,新梢生长3~4cm时,每666.7m2放养1.6kg(毛重)白僵菌,与化学防治相比,木蠹蛾防效可提高88%,尖细蛾、蒂蛀虫危害可减少67.1%。

4综合平衡修剪

注重疏花疏果,调节树体的合理负载,采用枝组轮番结果的方法,有效地调节树体花果发育和枝梢生长的平衡关系,确保当年高产稳产;把整芽放梢作为一项必要修剪内容,以提高末次梢中晚秋梢的比例为目的进行综合平衡修剪,并加强管理促使新梢整齐,提高了新梢质量。达到培养量多质优结果母枝之效果。为来年丰产稳产奠定基础。

5果园节水管灌

全园布设水管,直径25m范围内留一出水口,使得果园灌溉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便于及时、灵活地实施水分管理,确保果园水分管理科学化。

6药物防范“冲梢”

根据花穗发育的不同长度(即物候期),喷施不同浓度的抑制剂--乙烯利、多效唑和延缓剂--比久、青鲜素以及微量元素调配液开展对比试验,选出了较好的药物种类、药物浓度及用药时间,即:龙眼的药物防“冲梢”,在花穗生长温度为18~27℃的气候条件下,当花穗生长达6~9cm时,喷施自制防“冲梢”一号药液,树冠枝条成穗率可达77.3%,花穗中雌花比例可提高一倍,花期延迟,穗轴缩短,花穗性状好,座果率高,效果较为显著。其次,当花穗主轴长度在10cm以上时,以防“冲梢”二号药液喷雾防“冲梢”,枝条成穗率也可达69.4%。

7保花保果技术

以花期药物保花、花穗短截、果实发育期药物保果等3个因素各4种水平开展正交设计重复试验。具体为当花穗发育定型后,短截花穗主轴的1/3,始花期喷施0.1%硼砂+30ppm九二○+0.2%KH2PO4,谢花后至并粒期、种子形成期各喷一次20ppm防落素+20ppm九二○+0.2%KH2PO4,保花保果效果最好,果穗平均着果数可达52.9粒,增产效果极为显著;其次是短截花穗主轴的1/3,盛花期喷施0.1%硼砂+30ppm九二○,谢花后至并粒期、种子形成期各喷一次20ppm防落素+0.2%KH2PO4,也可达到增加穗粒数、提高穗重,提高株产的目的。

8环割施药控梢

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在冬芽萌动伸长3~5cm时,对树干第二至第四级分枝进行螺旋环割(环割1.5圈,深度以见木质部为度,宽度0.3~0.5cm,圈距4~5cm),并结合应用300~500ppm乙烯利+10~15gB9进行药物控冬梢,可收到较好的效果,有效地抑制冬芽萌动和冬梢生长,达到提高第二年枝条成穗率,提高花穗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