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的栽培与管理,夏季平菇栽培管理技术

发布日期:2019-04-02 05:05

一、品种选择

夏季栽培平菇应选择在23℃以上能正常出菇的高温型品种,而且耐旱、耐湿、抗杂。

二、场地选择及设施要求

夏季平菇在室内外均可栽培,出菇场地应选择遮荫、通风良好、保湿及降温效果好的场所,如遮荫凉棚、半地下式菇房、防空洞、地下室均可。栽培设施应以降温为主,同时要求能有效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保湿性能好,出菇期相对湿度能保持在80%~90%,能控制一定的温差和散射光,有干净的水源及排水的条件,栽培地多撒些石灰粉,门窗和通风口处需安装纱窗防止害虫进入。

三、装袋与接种

夏季栽培平菇,对原料配制及装袋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使用新鲜没有霉变的原料,拌料以前在阳光下曝晒3~5d;二是氮素高容易引起杂菌污染,不应添加麦麸、玉米面、尿素等含氮量高的原料;三是培养料中适当提高生石灰的用量;四是培养料含水量要比秋冬季栽培的低些;五是拌料后进行发酵处理(有条件的可进行湿热灭菌).

平村官的互动交流平台菇可以用培养料直接接种,也可经高温灭菌后接种。用培养料直接接种时,边装料边接种。即先将塑料袋一端扎好,放入一层菌种,然后装培养料,当培养料装至袋的1/2时,再放一层菌种,继续装培养料,培养料装至距袋口3~4厘米时,撒一层菌种,扎好袋口。为防杂菌感染,培养料最好经高温灭菌后接种。

四、培养发菌

发菌管理时要注意:一是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4~30℃,料内温度不超过32℃。温度过高时,室内可采取加强通风、空中喷雾或地面洒水等措施降温。二是发菌期间菌袋一般采用“井”字形双层堆放,温度高时菌袋要单层摆放。三是发菌期间要勤翻袋,每3~6d翻1次,翻袋时检查杂菌感染情况,发现杂菌及时清除。四是菌丝发满后加强通风、降温、增湿,以促进子实体原基发生。

夏季温度高,菌袋叠放层数宜少,叠3~4层或单层排放。室温控制在30℃左右。若料温超过30℃,应加大通风量,同时疏散菌袋散热。发菌10~15天翻堆。20~25天菌丝长满袋。

五、出菇管理

菌袋发满后再放5~7d,这一阶段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平菇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在管理过程中应重点调节好温度、湿度、空气、光照等环境条件。一般要在菌丝长满后应给予降温和尽量大的温差刺激,以利于子实体原基形成。子实体生长期间温度也不宜过高,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子实体形成初期靠空间喷雾加湿为主,应少量多次,菌盖长到2cm左右时,可直接喷水,但动作要轻柔;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否则子实体难以形成,但不能有直射阳光,菇房达到七阴三阳,大约能看报纸即可;子实体生长期间呼吸量加大,应加强通风。原基产生初期不能进行大通风,随着菇体生长逐渐加大通风。

六采收及采后管理

由于夏季气温高,子实体生长快,出菇管理后的3d左右第1批菇即可开始采收。子实体成熟后要及时采收,成熟一批采收一批,采收不及时会导致品质下降。菇体采下以后要及时清理残留在料面上的菇柄及枯菇,掉在地面上碎菇也要清理干净,防止腐烂导致的病虫害发生。头潮菇采完后,停水养菌3~5d,让菌丝恢复生长积累营养。第2批菇在长到2cm左右时,可喷洒营养液如增产素以增加产量[2-5]。以后每采收1次均需补充1次营养液,可采收多潮菇。

菌袋转入菇房后,喷水使菇房湿度保持在85%~90%。早、晚通风,7~10天可采收第一茬菇。采收1~2茬菇后,将菌筒立放于畦内,排满畦后,用肥土填平菌筒间的空隙。在菌床周围培土及上面覆土,浇透水。覆土可有效控制杂菌感染,也能保温、保湿。覆土后可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