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鱼人工育苗与养殖

发布日期:2019-03-16 08:47

牙鲆(Paralichthys0liuaceus),属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鲽形目,鲽亚目,鲆科,牙鲆属。俗称偏口鱼、高眼、平目、左口、牙鳎、比目鱼、牙片、地鱼、沙地、牙鲜、相鱼等地方名。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以我国黄渤海产量居多,为近岸非洄游性鱼类。

牙鲆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平时底栖蜇伏,捕食时动作敏捷,耐低温,偏广盐性。

牙鲆体侧扁,长卵圆形,成鱼体长25-50cm,体重1.5-3公斤,两只眼睛均在头左侧,口大,斜裂,有尖齿。背鳍有软鳍条72-85根,臀鳍55-65根,延背腹侧几乎形成缘鳍。

牙鲆为海养名贵经济鱼类,肉嫩味美,营养价值高,头、脏较小,又适合制作生鱼片。牙鲆鱼不仅有美容润肤作用,还有消炎解毒、健脾益气等功效。中国北方人誉之为名贵鱼类中“一鲆、二镜(银鲳)、三鳎(半滑舌鳎)”之首。

牙鲆又有生长速度快,饵料系数低,广盐耐低温,目前产量低,市场好等条件,是人工养殖的好品种。

一、牙鲆鱼的人工育苗

可利用对虾工厂化育苗车间进行,但水质要求较清新,有遮光设施,孵化及育苗以小池为宜。

1、亲鱼选择及培育

亲鱼来源可分为捕捞自然海区亲鱼和人工养殖的两种。亲鱼在非性成熟期雌雄难辩,但在产卵期可从生殖孔加以判别,生殖孔为红色且圆的为雌性;生殖孔细长不发红的为雄性。

海捕亲鱼雌性3-4龄性成熟,雄性2-3龄成熟,一般选择体长45cm以上,体重1.5公斤以上的亲鱼入池培育。但由于海捕亲鱼野性大,难以开口吃食,加上数量较少,所以除必要的保持种质等原因外,一般生产单位多使用人工养殖的亲鱼优选繁育。

人工养成的亲鱼二龄即可成熟,有的一龄也可成熟,一般选择二龄体长30cm以上,体重1公斤以上的亲鱼为好。

亲鱼培养密度为2-3尾/m,水温14-20℃,水深1-1.2米,勤换水或采用流水,循环用水的方式。低光照,投喂新鲜小杂鱼或鱼肉,并添加营养剂,防止饵料过于单一,以提高卵的基础质量。

2、受精卵的获得

海捕亲鱼以能自然排卵受精的为最好,也有的经培育成熟排卵受精,个别的也有采用注射催产激素,然后人工挤压排卵、排精,实施干式或水式人工受精的办法。

人工养成的亲鱼,经优选培育后,一般都能自然排卵受精。发现亲鱼培育池有少量排卵时,可将亲鱼集中到产量池中,按10公斤/m左右,以利集中产卵。产卵温度15℃,盐度30‰左右,充气。虽然一尾雄性亲鱼可以满足多尾雌性亲鱼的排卵受精,但由于雄性亲鱼往往晚于雌性成熟或不统一,所以雄性亲鱼的量不能太少,应保持1:1左右。

产卵一般在夜间,开始产卵的第5-7天是排卵量和受精率最高的阶段。3龄及以上的亲鱼排卵量可达200万粒,每克受精卵大约为1200到1600粒。生产上常按每公斤100万计。牙鲆鱼可以分批成熟,多次产卵受精卵的收集,一般采用溢水孔或虹吸表层水的办法,收集浮性受精卵。也可结合用筛绢网捞取。受精卵经清洗,去掉死卵后可进行孵化。

3、受精卵孵化及幼体培育

鱼苗培育过去多划分为幼期仔鱼和后期幼鱼两个阶段。本文按照幼体的不同习性和性状以及培育方式的不同,划分成仔、稚、幼和后期四个阶段,以便幼体培育过程中分阶段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其技术要点见下表。

4、育苗期常见疾病防治

⑴肠道白浊病

常见于牙鲆仔鱼期肠道白浊不透明、不摄食,往往在育苗池一侧或一角集群,不活泼。肠道逐步萎缩,腹部下陷而死亡,一般认为卵的基质不良,由弧菌而诱发。

预防主要是在亲鱼培育期加施营养,幼体开口后投喂优质轮虫。另外,保持好育苗水质。

⑵腹胀病

病鱼胃囊膨大,甚至破裂。发病越早死亡率越高。通常认为水质环境差、饵料单一、消化不良,由溶藻酸弧菌诱发。

除改善水环境外,投喂轮虫、卤幼等多种优质饵料。

⑶白化病

幼苗的白化病往往是人工培育的苗种,发生有眼侧局部或部分体色白化。同时也有的伴有个体形态异常,如眼向逆方向移动或停留在背中线区,也有的脊椎骨、鳞和背鳍等出现异常。

一般认为饵料营养不全、密度过大,水温低或不稳定,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全造成。

防治主要是改善营养,投喂多种鲜活浮游生物,同时加强技术管理。

⑷纤毛虫病

由于水质不良,大量纤毛虫存在于鱼的鳍基、鳃、体表、皮下及其它部位,使鱼体发黑或白化,甚至出现溃疡、糜烂、鳃贫血。

防治主要为严格水的消毒,包括紫外线、药物以及沉淀过滤等措施。幼体及饵料要消毒,防止入池感染,对发病鱼要隔离消毒。

牙鲆鱼苗中还有爱德华式病,、滑动细菌病、心房血栓病疱疹病毒病等多种,有的只要严格控制水质,加强营养,提高亲鱼质量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但如发生,目前尚无根治措施。

二、牙鲆鱼人工养殖

牙鲆鱼的人工养殖,根据其习性,主要是要保持水质、底质的清洁,其养殖难点是越冬和度夏。根据这些特点,牙鲆鱼可以采用网箱养殖,选择无冰冻、水质清洁的深水海湾最为适宜,所以牙鲆鱼还适合于近海增养殖。

换水条件好的小型土池,采取铺塑料布、铺砂等办法,也可以养殖牙鲆,但需解决集中越冬或度夏的问题。如果有浅层咸水井,也可以解决越冬和度夏问题,但较大池塘或鱼虾混养,往往出鱼困难。

目前比较理想的是工厂化养殖牙鲆,利用现有的工厂化对虾育苗车间进行改造,也可以养殖牙鲆。现将工厂化养殖牙鲆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㈠工厂化养殖牙鲆的设施要求

工厂化养殖除了如同工厂化对虾育苗车间那样,有水质处理(沉淀、过滤、消毒)、增控温(地热或电热或锅炉等),水的进排调节、充气等设施外,由于换水量大,又需要度夏,所以还要有以下要求:

1、有低温水源,如水质合格的海水井或卤水兑深井淡水,以保证度夏。

2、由于换水量大,混水海区应采用内、外循环用水两套设施,外源水为主源和补充,内循环水保持水质。内外循环水包括沉淀、过滤、消毒(紫外线、药物)、净化(生物膜去掉氨氮等富营养物质或臭氧处理等办法)等设施,并能循环使用,形成节水环保型的现代化设施。

3、养殖池。水泥池以圆形或八角形为好,池深1.2-1.5米,水深0.8米左右,单池面积30-40m,也可有大有小;池底有纵坡,便于排除杂物;池的进水管要能使池水形成微旋转流,池的设计配合内外循环用水。

4、工厂化养殖很少需要采光,不必使用透光率较高的顶棚建筑。

㈡牙鲆苗的选择、运输和放养

1、选苗,选择无病害、健康、整齐的苗,但规格不能小于5cm。

2、运输,目前一般都采用专用的塑料袋充气运输,两袋一泡沫箱,每袋可装苗300-500尾。有条件的可在塑料袋外加冰,使水温在10-15℃,可连续24-32小时。

3、放养,放养密度根据水池的换水能力和鱼的体长大小不同,换水能力大的可多放,但总的要求是夜间观察,鱼在池底平铺的面积不能超过70%。放养6-10cm体长的牙鲆苗,应在600-200尾/m之间。

㈢牙鲆养殖

1、水环境控制

⑴水温

牙鲆鱼在5-28℃都能生存,最低可耐2℃,生长水温为10-25℃,最适水温15-25℃。由于是工厂化养殖,所以越冬水温最好控制在15-20℃,仍能很好地生长;较难的是度夏,小苗度夏最好不超过25℃,如有难度,也应尽量控制在27℃以下,成鱼也尽量控制在28℃以下。其它季节可使用自然水温,以节约能源和开支。

⑵盐度

在25-33‰的自然海水盐度中能顺利养殖,在度夏或越冬期间,如需勾兑低温淡水井水或勾兑热水井水,盐度也可以低到16‰以上。

⑶其它指标

PH:7.7-8.6

溶氧:6-10ppm,充气。

光照:有遮光,最好控制在500-2000lux,最高不超过5000lux,以避免光线惊扰,减少藻类繁殖。

2、投喂

⑴饵料品种

卤虫、糠虾、杂鱼虾、冷藏鲜杂鱼、人工配合饵料和混合颗粒饵料。

⑵投喂方法

使饵料加工到适宜牙鲆鱼吞食。牙鲆鱼喜欢少量多餐,越是小鱼,越要增加投喂次数,4-6次/日为好,以争取均匀生长,尽量减少残饵。

⑶投喂量

摄食率不仅与水温有关,与体长有关,越大的鱼,相对摄食量下降,在工厂化养殖的条件下,体长10cm以下,可按体重的15-20%计划饵料;200克体重以下,按5-10%计划;300克以上按3%计划,但在具体投喂中不断调整。

投喂饵料中可定期添加营养剂和抗菌药物,以防疾病发生。

⑷分池

牙鲆鱼有生长不均匀的特性,随着个体的长大,牙鲆鱼要不断分池,分池时尽量挑选规格相近的同池喂养,以减少咬伤、大欺小等现象。

分池密度仍掌握最高不超过平铺于池底的70%,如果体重50克的鱼,每平方米150尾左右;100克的鱼,100尾/m以下;200克的鱼,50尾/m以下;400克的鱼30尾/m左右。另外,根据换水和水质条件,可以调整密度。

⑸病害防治

由于工厂化养殖密度高,易发生病害,常见的有寄生性鳍腐纤毛虫病或叫白点病,易发生在早期,爱德华氏病也俗称腹水症,各期都可发生,腹胀、脱肛、吻红、鳍出血等表现,主要靠保持水环境预防;另外白化病也是常见病症;主要靠保持水环境,增加营养、药物消毒等预防措施,对于传染性的疾病,要隔离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