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烂秧怎么回事,水稻烂秧的原因

发布日期:2019-03-09 14:37

水稻烂秧是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一种主要病害,造成水稻烂秧上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吧。

水稻烂秧的发生原因分析

烂秧是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出苗见青前烂掉的属烂种、烂芽,出苗见青后烂掉的属死苗。烂秧可分为生理性烂秧和传染性烂秧两大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种谷和秧田管理措施失误或不良气候所致。传染性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造成。

1.生理性烂秧

(1)烂种:一是种子成熟期间气候不好,收获后又没有及时晒干,以及贮藏过程管理不善、条件不良等造成种子变质,或在夏季高温期间在水泥场上晒种,烫伤种胚,种子在催芽前就丧失了发芽能力。二是在催芽过程中,温度过高,种堆发烫,水分又太多,种堆发酸发粘,影响发芽。这些失去生命力的种子播在土壤中就产生了烂种。

(2)烂芽:一是有发芽能力的种子,播种时秧畦不平,秧板过硬,没有做到泥浆落谷,幼根不能人泥,播种后长期淹水缺氧,使芽鞘徒长,扎根不良,造成翻根倒芽产生腐烂。二是人畜粪尿或其他有机质肥料作基肥施用不当,分解发酵,畦面产生有毒物质,毒害芽谷,使种根发黑和幼芽枯焦腐烂。三是秧板泥浆太稀或压种太重,使种芽深陷于泥浆中,通气不良,窒息而死,烂于泥中。四是高温季节播种后,畦面积水,水温过高,烫死根芽,引起腐烂。

(3)死苗:一是早春育秧期间,秧苗长到三、四叶时,抗逆力减弱,遇低温阴雨就使秧苗新陈代谢受阻,根系活力下降。当寒流过后,天气转晴,太阳出来后,气温急剧上升,空气湿度降低,叶面蒸腾作用显著加强,而此时的秧苗根系吸水能力还很弱,体内水分供不应求,失去平衡,叶片失去卷缩,造成“青枯死苗”,植株转黄腐烂。二是施用未腐熟有机肥或土壤过酸过碱,产生有毒物质,使秧根中毒发黑而产生死苗。另外化肥、农药施用不当,浓度过高,施用不均匀等,造成秧苗呈黄色枯斑,严重时则整株死亡。

2.传染性烂秧

(1)绵腐病烂秧:绵腐病病害多发生于育秧前期,秧板不平,低洼积水,低温阴雨,深水灌溉,秧苗呼吸受阻,缺氧窒息,营养失调所致。发病时先在幼苗基部长出白色绵毛状物,以后再变成土黄色,病害开始是零星发生的,如未及时防治,便迅速向四周蔓延而成片腐烂死苗。

(2)立枯病烂秧:这种病害多发生在早春低温期间秧田中,秧苗早期受害,可出现烂芽、根腐等症状,而在苗高3.3—6.6厘米时,最易发病。初期茎叶凋萎,心叶卷曲呈针状,叶片呈灰绿色而后变黄、干枯、软化腐烂,用手拔苗,极易从茎基部拔断。

(3)苗稻瘟病烂秧:由稻瘟病菌感染引起。三叶期前发病的,一般在芽和芽鞘上先出现水渍状斑点,以后病苗基部变成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而枯死,大多数连根腐烂。三叶期后发病的,叶片上出现纺锤形病斑或密布不规则的小斑点,呈灰绿或褐色,气候潮湿时灰霉状物出现,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