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棉花烂铃和早衰

发布日期:2019-02-13 20:01

今年8月和9月上旬黄河流域棉区,由于几场连阴雨导致棉田烂铃和早衰,造成减产,使广大棉农遭受不小的经济损失。

我国南北棉区,每到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常遇到阴雨连绵,棉株下部发生铃疫病,烂掉不少棉铃,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如何预防?是不少棉农急需探求的又一个难题。

棉花是无限花序作物,只要日平均温度在20度以上,可以不停的生长,没有病虫危害,水肥供应充足,棉花现蕾开花也会脱落60%左右,这是棉花的生育特点,叫作生理脱落。

棉株中下部的伏铃和伏前铃,从开花到吐絮一般需要48天,所以有“花见花48天”之说。棉铃的生长期有很强的抵抗力,没有虫子危害穿孔不会烂铃。在接近成熟期,生长40天以后,棉铃停止生长,铃壳需要脱水、干皮、开裂,如果这期间遇到雨水高温高湿,停止生长的棉铃已无抵抗能力,各种铃疫菌会浸染铃壳,引发烂铃。内地棉区,如果到10月份再下连阴雨,有高湿无高温,棉铃也不会烂。所以,在我国南北棉区不要或少要伏前铃,让棉铃成熟期躲开8月下旬到9月上旬容易引发烂铃的季节,是最好的预防办法。

伏前铃,自从推广地膜棉以后,棉苗早发,生育期提早10天到半月,伏前铃多达7、8个,所以烂铃多,减产幅度大。伏前铃多了,中部的伏铃就结的少,因为下部结铃早,中部叶片制造的营养首先要供应下部铃的生长,导致中部开花授粉后营养供应不上而脱落多,这样的结果是下部烂、中部少,得不偿失。为解决这一难题,国欣科技园区搞了对比试验,在水肥条件好的同一块地,2007年4月20日播种欣抗4号,亩密度分别为2000株、2500株、3500株。2000株稀植田采取简化整枝法,6月25日打去所有营养枝和下部两个果枝,7月5日把所有已开的花和已结的幼铃全部去掉、使下部叶片为中部多结伏铃供应营养。结果烂铃数平均每株0.7个,亩实收花685斤,而另外两块棉田不去两个果树、不去下部花铃的烂铃数都在3个以上,产量分别是632斤和606斤。所以,适当稀植,不要或少要伏前铃是预防烂铃最主动最简单的方法,而且少要或者不要伏前铃,使棉株在7月上中旬遇到天旱时增加抗旱能力。而伏前铃过多,容易长成早衰的“小老头”,遇雨以后往往长成“二层楼”,减产幅度很大。防治烂铃还有其它办法,如推株并垄、打去下部老叶、喷施杀菌剂、及时摘收初烂铃晾晒等,但这些办法都是在棉田即将发生烂铃或已经发生烂铃时采取的被动办法,效果往往不理想,不如6月中下旬去早蕾或7月上旬去早花、早铃主动高效。

在常规情况下,棉株第三个果枝以下烂铃数较多,即便不烂,也因挨近地面光照不足,热湿气蒸腾而吐絮不好,形成质量很差的“根子花”、“僵瓣花”。所以主动去掉早发棉株下部的两个果树而百利而无一害。到8月下旬以后,高产棉田的长势应该是:错落有致,层次分明,高脚无烂铃,伏桃桂满腰,秋桃已盖顶。

分析2009年棉田早衰的原因,一是多年重茬的老棉田,不施有机肥或施的少,二是缺钾棉田,三是早熟品种,四是7月干旱不浇水的棉田,棉株长成伏前铃过多的“小老头”,五是旱薄沙壤地。六是早播早发棉田,中后期脱肥,七是棉田生长后期雨涝根部缺氧早衰。

预防早衰的办法,一是地多的农户,倒茬轮作棉花,二是多给老棉田施粪肥、饼肥等有机肥作底肥,三是选用中早熟品种,四是7月上中旬严重干旱时,一定要少要或不要伏前铃,避免棉株因过早的“施儿带女”而形成早衰,五是旱薄沙地要重施底肥,多次追肥,适当晚播或者不盖地膜,六是对早播早发棉田八月份及时追肥。七是棉田生长后期雨大及时排涝凉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