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栽培种植技术

发布日期:2018-11-21 05:06

1、选地整地

通常选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盐碱度低的沙壤土。通常整地时是用拖拉机进行翻地,深翻20厘米左右,同时每667平方米施厩肥2000—2500千克作基肥,然后整平耙细,起宽50—60厘米的畦即可种植。

2、繁殖方法

甘草可采用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

(1)种子繁殖

为了扩大生产面积,甘草宜采用种子繁殖。每年9月果英成熟未开裂时,将果荚摘回脱粒,从中选择成熟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作播种用。每年春、秋播种,春播在3-4月,秋播在8-9月。由于甘草种子种皮厚,透水性差,不易发芽。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处理方法:用粗沙与种子混合在一起进行揉搓,使种皮粗糙变薄,增加透水性或将种子放入碾盘上,厚3厘米,随碾随翻动种子,碾时要注意甘草种子皮的变化,当碾到种皮呈绿白色时即可,将种子放入40℃温水中浸10小时。播种时通常采用穴播,在整好的地上,按穴距10—15厘米,开穴深2—3厘米,每穴播种3—5粒,播后覆土。每667平方米育苗用种子7-8千克。播后保持湿润,土层干旱时淋水,播后2-3个星期出土。

(2)根茎繁殖

甘草根茎上长出的不定芽可以长成新的植株,故可以采用根茎繁殖。繁殖用的根茎宜选择直径0.5—1.5厘米,切成15-20厘米长一段,每段具不定芽3—5个,在每年4月上旬或10月下旬种植。在整好的地面上,按行距50—60厘米,株距25厘米,开穴深15厘米,盐渍化荒地和干旱地块穴深可达20厘米,每穴放根茎1—2段,种后盖土适当镇压。

生产管理

选种选择籽粒饱满、无虫蛀、贮藏不超过2年的甘草、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的种子。

种皮处理种子用碾米机进行破皮处理,破皮率达90%以上;或种子用45℃的温水浸泡10h后播种。

药剂拌种用50%的辛硫磷乳油0.25kg,拌种100kg。

播前准备选择偏沙性壤土,深耕40cm,每667m2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kg左右,过磷酸钙50kg,可加适量的草木灰混匀撒施,整平耙细。播种前5d~7d,用48%氟乐灵乳油喷于土壤表面,每667m2为200g,喷后立即耙匀,使农药均匀分布在3cm~5cm深的表土层里。

播种3月下旬至4月中旬,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

播种方法条播行距25cm~30cm,播幅15cm,播深1cm~1.5cm,覆土,稍镇压。每667m2用种量6kg左右。

4.1.4.2.2撒播将种子均匀撒在育苗田内,然后覆土1cm~1.5cm,播后适当镇压。每667m2用种量7~8kg。

4.1.5育苗田管理

4.1.5.1除草播后7d~10d出苗,幼苗出土后揭去盖草。3片真叶后至封垄前及时除草。

4.1.5.2排灌水甘草应少浇水,苦遇干旱情况宜早、晚进行浇水;遇雨水浸泡要及时疏沟排水。冬前可浇一次防冻水。

4.1.5.3清理田园秋后至开春期间将地上部分枝叶剪除,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4.1.6种苗的挖采与贮藏于翌年4月中下旬,选晴天挖起种苗,抖去泥土,剔除有病斑、分杈和机械破损的种苗。起获的种苗,选通风阴凉干燥处,用潮湿的河沙层积贮藏。

4.1.7种苗的质量标准根条形,无分杈,根长25cm以上,根顶端直径4.5mm~以上,光滑无病斑,无锈病,无机械损伤。

4.2移栽

4.2.1选地种植地宜选择2年以上未种过甘草、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细沙地或沙壤地。轮作作物宜选择禾本科植物。

4.2.2整地结合整地每年龄667m2撒施腐熟有机肥2000kg,过磷钙50kg,可加适量的草木灰混匀撒施,耕深30cm,整平耙细。

4.2.3栽种

4.2.3.1时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上。

4.2.3.2方法用小犁按行距30cm开沟,沟深10cm-15cm,将甘草苗朝同一方向平栽于沟内,株距10cm-12cm。然后覆土,镇压。

4.2.4田间管理

4.2.4.1中耕除草幼苗出土后及时除草,第一次中耕要深,以后几次要浅。植株封行后,不再中耕,株间杂草用手拔。大雨过后,及时排水锄松表土。

4.2.4.2追肥栽种的甘草,施足基肥后,一般追肥一次,在6月中下旬,植株生长旺期,每667m2一次性追施磷酸二铵10kg-15kg或尿素10kg-20kg,施肥后浇水。

4.2.4.3排灌水甘草忌积水,雨后要疏通排水沟,降低田间湿度。8月初至9月中旬正值根膨大期,若遇干旱,要及时浇水。

5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甘草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参见附录A。

6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没有标明的农药品种,收获前30天停止使用。

6.1病害6.1.1锈病6.1.1.1农业防治秋季及时清除枯枝落叶。

6.1.1.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6.1.2白粉病6.1.2.1农业防治

6.1.2.1.1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注意株间通风透光,可减少发病。

6.1.2.1.2施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注意N、P、K肥比例配合适当,不要偏施N肥,以免植株憄徒长,导致抗病性降低。

6.1.2.1.3实行轮作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注意不要与豆科植物和易感染此病的作物连作。

6.1.2.1.4清理田园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处理。

6.1.2.2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0%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严重时7d-10d再喷一次。

6.1.3褐斑病6.1.3.1农业防治参见6.1.2.1白粉病

6.1.3.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1:1:(100-160)波尔多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1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

6.2虫害6.2.1甘草叶甲6.2.1.1农业防治灌冻水压低越冬虫口基数。

6.2.1.2化学防治5-6月份发现虫口密度增大时,应及时喷药防治一次,用2.5%的敌百虫粉剂每667m2用药2.5kg撒施,或用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防治;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保得)2000倍液;2.5%的联苯菊酯2000倍液喷雾防治。

6.2.2小地老虎6.2.2.1农业防治

6.2.2.1.1除草在整个生育期要及时除去池边、沟渠边和空旷地的杂草,减少地下害虫的中间寄主和产卵场所。

6.2.2.1.2施用腐熟有机肥要施用经过高温腐熟的有机肥,可以消灭有机肥中的虫卵,避免将虫卵带到土壤中去。

6.2.2.2物理防治小地老虎成虫都有很强的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6.2.2.3化学防治用40%的辛硫磷乳油250g对水2500g与25kg的细土拌成毒土,在栽种时撒于沟内。

6.2.3蝼蛄6.2.3.1农业防治见6.2.2.1小地老虎6.2.3.2物理防治见6.2.2.2小地老虎

6.2.3.3化学防治将秕谷(或麦麸、棉籽饼)5kg用文火炒香,再用40%辛硫磷乳油10倍液拌潮,在无风闷热的傍晚撒施进行诱杀,每667m2用毒饵2.5kg。

7采收7.1时间甘草于移栽后1-2年收获,10月中下旬进行采挖。7.2方法收刨时先将地上部割掉,平栽甘草应从头部开始,在畦一边开沟进行刨收,不可挖断或伤根皮,力求收刨干净。去掉泥土,忌用水洗,除去残茎须根,按规格要求切成段,晾干后捆把打包。采收的药材产品应符合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和国家外经贸部《药用植物及其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2001)的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