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干尖线虫病如何防治?

发布日期:2018-10-28 03:17

一、水稻干尖线虫病症状及危害

水稻干尖线虫病又叫水稻白尖病、水稻线虫枯死病。水稻干尖线虫病为害水稻、谷子、草莓、狗尾草、风车草等20多种植物。稻株感染线虫病后,功能叶形成捻转扭曲成干尖,生理机能受到破坏,光合作用减弱,病穗比健穗短1~1.5cm,千粒重减轻0.7~0.9g,造成减产10%~20%,严重者达30%以上。

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受干尖线虫病危害,但症状主要在叶部和穗部发生。

1、水稻叶片受害症状:水稻受害幼苗在4~5片真叶时便开始表现出症状,上部叶尖2~4cm处干缩枯死,呈黄白色或黄褐色,并扭曲呈捻纸状,即所谓“干尖”,枯死部分与绿色部分分界明显。水稻孕穗期病株的顶部叶片,特别是剑叶,在叶尖1~8cm处逐渐枯死,变成黄褐色半透明,以后干枯卷曲呈捻纸状。病健部有褐色界限,在清晨露水多时,干尖可伸开,呈半透明水渍状,露水干后又复捻卷。

2、水稻植株受害症状:受害的大多数水稻植株能正常抽穗。被害稻株,生长衰弱、矮小、穗短、秕粒多。种壳内表面有黑褐色小点,即休眠线虫。

二、水稻干尖线虫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

水稻干尖线虫病病原线虫主要以幼虫和成虫在稻种颖壳与米粒间越冬,可在土壤里和水中生活30余天,亦可在种子胚乳中生活2~3年。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稻种调运或商品包装的稻壳填充物。如用病稻颖壳垫厩肥,作旱稻底肥又撒播于稻田,或播种带虫种子,随着种子萌发生长,线虫又趁机侵入茅鞘、叶鞘缝隙,后到稻株体内附着生长,直到顶叶芽及新生嫩叶细胞外部吸汁为害。在水稻孕穗期,线虫聚集在穗部,进而侵入谷粒,在颖壳与米粒之间为害。可通过雨水向邻近稻株传播,所以病株附近外表不显症状的稻株,其穗粒中也可以带有线虫。在水稻成熟时又以幼虫及成虫在穗粒颖壳间潜伏越冬。

线虫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间,大约繁殖1~2代。线虫在13℃开始发育,活动适宜温度为20~25℃,能耐寒冷,不耐高温。在25~30℃下水浸种子,经72~88小时即从病种子内游出来,在水中如蛇行进,停止时常扭结或卷曲成盘状。在生长季节线虫发育迅速,最适发育温度为21~23℃,在21℃下完成生活史大约10天,在23℃下需8天。雌虫在叶腋和花上产卵。

1、一般晚稻发病重于早稻,早稻重于中稻,粳稻重于籼稻,籼稻重于糯稻,糯稻重于杂交稻。年年用带菌种子作种用,使发病率逐年上升。

2、水稻在播种后半个月内低温多雨有利发病。

三、水稻干尖线虫病防治方法

避免从病区引进种子,水稻种子在播种前进行消毒处理。

水稻种子消毒方法:

①16%咪鲜·杀螟丹(咪鲜胺4%+杀螟丹12%)浸种。10g,对水5kg,可浸6kg稻种。气温12℃时须浸种120小时,气温15℃时须浸种72小时。浸种后可直接催芽播种。

②杀虫双浸种。18%杀虫双200g,对水50kg,可浸稻谷40kg,浸种时间为48~72小时。

③浸种灵浸种。10%浸种灵2mL,加水5kg,可浸6kg稻种,浸种4~5天,催芽露白即可播种,不得清洗,还可兼治恶苗病。在用线菌清和浸种灵浸种过程中,要避免光照,应勤搅动。

④稻种先用冷水预浸24小时,然后移入45~47℃温水中浸5分钟,再移入52~54℃温水中浸10分钟,然后立即冷却,催芽、播种。

建议用10%克线磷3.75千克/公顷,拌细土150千克,在秧苗2~3叶期撒施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