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杂交玉米分蘖原因及防控措施

发布日期:2018-10-12 18:29

我县杂交玉米栽培面积常年超过6万亩,平均单产达到493公斤,总产达3万吨以上。玉米生产的发展为我县畜牧、饲料加工和销售流通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玉米已成为我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几年,我县杂交玉米在生产栽培中出现了分蘖现象,农户反响强烈。对于玉米分蘖现象,农户反映是种子问题或是生产管理问题,担心影响产量,经常和种子经销商发生矛盾纠纷,严重影响了玉米生产积极性。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我们做了专门的生产调查研究,找出了玉米分蘖原因,并针对性提出了防控措施。

1玉米分蘖情况

1.1玉米分蘖生长发育情况:分蘖是禾谷类作物固有的生殖特性。玉米每个节位的叶腋处都有一个腋芽,除植株顶部5-8节腋芽不发育以外,其余腋芽均可发育,最上部腋芽发育为果穗,而靠近地表基部的腋芽则形成分蘖。按照玉米育种目标不同,饲料玉米分蘖较多,普通玉米分蘖力弱,一般不分孽或少分蘖。不同品种间也有差异,甜糯玉米分蘖性较强,杂交玉米一般不分孽。杂交玉米分蘖出现部位主要是在主茎基部地下茎节或接近地面的茎节,出现时间多在出苗至拔节阶段,抽雄以后分蘖少。在主茎正常生长情况下,分蘖在3.5-5.5叶后逐渐死亡,97%以上分蘖生长至抽雄后逐渐退化,萎缩枯死,约3-5%能继续生长,分蘖茎杆细弱,穗短小,结籽10-20粒,籽粒秕小,无利用价值。

1.2.分蘖对玉米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1.2.1加剧争肥争水:出苗-拔节前,分蘖分散了主茎的养分积累,并增加了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加剧了与主株的争肥争水。但在主茎正常生长并结实后,分蘖的养分被转移到主茎。

1.2.2加大了田间的隐蔽度:光照差,不通透,空气不流通,加大了病虫害发生。

1.2.3分蘖对产量的影响:分蘖穗晚熟穗小,经济价值低。分蘖多,主茎营养不足,易造成空杆或秃尖,减产3-5%。

2玉米分蘖的原因

2.1品种特性。玉米本身有分蘖特性,但各品种间差异明显。青贮玉米、甜糯玉米分蘖力强,普通玉米分蘖力弱。顶端优势弱的品种也容易产生分蘖。

2.2种植密度。群体密度大小对分蘖影响较大。密度小,分蘖多,反之则少。

2.3播种时间。播种早的分蘖多,反之则少。

2.4土壤肥力。土壤肥力高,分蘖多。在肥水充足的蔬菜地种植玉米更容易出现大量分蘖。

2.5气候。春播前期气温低,土壤湿度大,而后期气温聚升,光照充足,易造成分蘖。苗期过度干旱抑制顶端生长,也会造成下部茎节产生分蘖。

2.6病虫害。玉米受到病虫为害,主茎受伤、折断,破坏顶端优势,也使根部产生分蘖。如粗缩病危害易产生分蘖丛生。

2.7.使用除草剂或矮化剂不当也可能造成玉米分蘖。

3防控措施

3.1.品种选定。按照生产要求,选择国审、省审玉米品种,遵守栽培生产技术规程。杂交玉米选用长玉13、三北二号等。

3.2.合理密植。早熟3400-4000株/亩,中熟、晚熟2800-3000株/亩。

3.3适时播种。我区以泥温稳定通过10℃,3月中、下旬播种为宜。

3.4及时间苗、定苗。2-3叶间苗,每兜1-2株;4叶定苗,按品种性能确定合理密度。

3.5中耕培土。特别是掰除分蘖后及时培土。

3.6合理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看苗施肥,平衡植株体内养分。多施农家肥,增加玉米植株抗逆力。

3.7防治病虫害。粗缩病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高峰期在5月底-6月初,栽培上主要在6叶前及时防治灰飞虱可有效控制粗缩病危害。主要措施是在播种前用百草枯、草甘磷除草剂加蚍虫啉杀虫剂杀灭田间灰飞虱,减少虫源控制基数。其次是在5月下旬用药防治灰飞虱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