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瑞典秆蝇:又称黑麦秆蝇,近年来危害逐年加重。其虫体很小(成虫体长1.5~2毫米),人们一般不易察觉。幼虫孵化后即从心叶缝间钻入心叶内为害,使心叶叶尖受害,并被其分泌的粘液粘着,不能展开,但下部叶片继续生长,从而使心叶形成“歪头状”或“环形状”,老百姓称之为“长成了小辫”。玉米苗受害较早且伤到生长锥,会形成“枯心苗”;如受害较晚,幼虫仅为害到心叶的边缘,叶片展开时会形成“皱缩状”或使叶片边缘残破变黄,并可见发亮的黏液痕迹。
二、蓟马:成虫体长1~1.4毫米之间。其主要是以成虫在玉米心叶背面刺吸为害,使叶片呈现大量断续的白色小点或银白色条纹斑块,伴随有小污点,叶片正面与银白色相对的部分呈现黄色条斑,心叶破碎,植株上部叶片畸形。玉米苗受害后,心叶不能正常伸展。
三、防治措施
1、用含内吸性杀虫剂成分的种衣剂包衣种子,预防效果理想。
2、在玉米出苗后3~5天,及时喷一次药非常重要(越早越好),选用20%氰马乳油6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1000倍液或10%吡虫啉3000倍液等喷雾1~2次,既可除治瑞典秆蝇,蓟马,又可防治灰飞虱、蚜虫、叶蝉传毒昆虫和粘虫。
3、结合间苗、定苗拔除受害植株。间定苗时,将展不开的“歪头状”、“环形状”玉米苗心叶人工破开或间除,带出田间销毁,减轻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