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主要是不良的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特别与土壤内营养状况和水肥供应有关,与气候条件也有一定关系。若长期高温干旱或久旱遇大雨,常使根系发育不良,棉株正常生长受阻;地膜棉田若底肥不足,前期旺长,后期脱肥,抵抗力下降;施肥时氮磷钾配合不当,特别是钾肥不足,造成土壤缺钾;土壤沙性过大、盐分较高、低洼易涝的棉田都不利于棉花正常生长,易诱发中后期生理病害的发生。棉田化学防治过多、叶面肥使用过多,有时也会使生理性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改良土壤,增强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如深耕和稻棉轮作等,都能改善土壤结构,减轻病害发生。
2、合理施肥:如施足底肥、轻施苗肥、巧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氮磷钾合理施用。缺钾棉田应在发病初期喷施1—2%的氯化钾、硫酸钾或硝酸钾。喷施4.5%尿素,也可减轻病害发生。
3、加强管理:合理排灌,棉田应精耕细作,及时中耕,及时灌水,严禁大水漫灌,多雨季节要注意及时开沟排水,都有助于减轻病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