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防倒防在拔节时

发布日期:2018-06-02 14:01

目前,我省小麦从南至北陆续起身,即将进入拔节期,是预防小麦倒伏的关键期。

去年秋季,由于田间机械作业全覆盖,腾茬快,小麦播种较早,加上年前积温多,麦苗发育较壮,个别地块出现旺长。

据省气象局统计,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1月17日,我省麦区气温较常年偏高0.5~2℃,冀中南麦区小麦基本是带绿越冬,有的地块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长。

春节后,气温回升较快,麦苗又遇上两次降雨(雪),加快了植株的生长速度。据了解,现在很多地块的麦苗群体偏大,有的地块亩茎数达到180万,甚至有的地块亩群体超过200万。群体偏大成为我省当前麦田的主要特点。

群体偏大,导致两极分化时麦脚不利落。两极分化是完成植株成穗的过程,即低级蘖和弱小蘖逐渐衰亡,主茎和高级蘖发育生长进入孕穗期。如果群体偏大,低级蘖和弱小蘖会簇拥地拖着主茎和大蘖一起生长,两极分化不明显,麦脚不利落,既耗费营养又降低植株茎秆粗度和结实度。

群体偏大,导致植株茎基部节间拉长。小麦植株一般分为5个节间,从下往上的节间距依次拉大,即基部第一节间距最短。如果茎秆基部第一节间距拉长,就会增加植株高度,抬高植株重心,降低抗倒伏能力。

面对群体偏大的麦情,我们要改变常规管理方法,如果墒情良好,适当推迟麦田浇水、追肥时间,控制群体进一步增加;在小麦拔节始期,于田间喷布壮丰安、多效唑等植物调节剂,控制好茎秆第一节间距,降低植株重心,增强茎秆坚韧度,提高抗倒伏能力。

小麦预防倒伏重点是在拔节期控制好茎秆第一节间距,围绕这一中心做好田间各项管理,确保小麦抗倒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