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出现空秕粒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发布日期:2018-03-31 23:39

水稻空秕粒是指不受精的空粒和受精后不能发育的半空粒,这是水稻生产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障碍。在正常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下,水稻的空秕粒率约10%—20%,在不正常的年份下,空秕粒可达30%—40%,甚至更高。因此,在水稻生产上不仅要争取多穗大穗,还要减少空秕粒,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才能获得高产。空秕粒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总的来说有内因和外因两大因素。形成空壳的内因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抽穗前雌雄性器官发育不全,不能完成受精过程,以致形成空壳;二是抽穗扬花时雌雄性器官发育不协调,不能授粉而形成空壳;三是水稻品种本身的遗传差异。水稻耐高温性存在基因型差异,不同的水稻品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生理形态不同,并表现在抗高温伏旱能力上不一致,而导致结产率的差异。形成水稻空秕粒的外因主要是气候因素和栽培条件影响。水稻在抽穗、扬花期以25—30℃气温为宜,低于25℃或高于30℃时就会出现大量的空秕粒,高温会损害雄性生殖器官,引起退化或开花后子房不受精,形成空秕粒。灌浆期最适温度为21—25℃,如遇35℃以上高温,米粒就会易停止发育,形成半实粒,而且造成米粒质地疏松、腹白扩大、千粒重降低、米质变差,这就是“高温逼熟”现象。光照对空秕粒的影响较大,由于米粒中的干物质95%以上来自后期光合作用的产物积累,因此,在抽穗结实期间若阴雨天多,日照不足,病虫滋生,就会增加空秕粒。栽培条件的影响主要施肥的影响,幼穗分化期施用氮肥过多,叶片含氮高,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使空秕粒增加。偏施氮肥、迟施重施氮肥、抽穗前期氮肥不足和抽穗叶片早衰的田块也会增加空秕粒,导致减产。除氮肥外,水稻生育期间如缺少磷钾营养,同样会影响光合用和生理机能,增加空秕粒。灌溉的影响是抽穗开花期缺水,会造成受精结实不良;稻田排水不良,或长期灌深水,会引起黑根;中期晒田时间过长、过重,后期断水过早,促使早衰,也会增加空秕粒。

预防止空秕粒产生、努力提高结实率的主要措施有

一.加强水稻抗逆性引种试验,选用结实率高的品种。一般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通常结实率也高。在生产上,应选用耐寒或耐热、耐肥抗倒、抽穗整齐、后期不易早衰、抗病虫力强的品种,遇到不良环境可减少影响,保证有较高的结实率。

二.适期播种移栽,避开高低温的伤害。因地制宜,安排好播种季节。早熟品种不宜过早播种,以免穗期遇到低温,增加空秕粒。晚熟品种不宜过迟播种,以免后期遇到高温伏旱而影响结实。

三.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浇水。防止过早封行,影响通风透光,造成后期贪青、早衰,营养失调,为水稻穗粒的形成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提高结实率,促使谷粒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