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18-03-17 12:59

1、菌核病

江苏省油菜上主要的常发性病害,对油菜品德和产量影响年夜,一样平常年份增产1~2成,严重年份增产5~8成。

1.产生纪律上年遗留在泥土、病残体中的菌核春季萌生,释放子囊胞子随气流分散流传,为初侵染源,飘落在植株上的胞子发生菌丝,侵入朽迈叶片、花瓣惹起病发。一样平常油菜盛花期为病发始盛期,跟着病发的花瓣、老叶没落至植株其他部位,常在主茎叶柄或分枝处构成病斑,或经由过程败叶搭接,招致茎秆或分枝病发,一样平常终花期前后为叶片病发岑岭期和茎秆始病期。终花后茎秆病发率敏捷上升。油菜始花期至成熟期多阴雨,是病害重发的最重要身分。轮作地或与十字花科留种蔬菜、莴苣等换茬病害重,偏施氮肥、排水不良、冻害重田块病发重。影响菌核病产生轻重的重要因子是花期天气前提,因为油菜花期最易感病,花期与子囊胞子飞散期吻适时间越长,病害越重,花期多雨高湿、日照少,病害产生重。

2.田间诊断油菜全株叶片、叶柄、茎秆、分枝、花、角果等部位都可病发,以主茎病发丧失最年夜。平日于初春下部叶片起首见病,病斑圆形或不规矩形,黄褐色或灰白色,典范病斑可见数层齐心轮纹,病斑反面乌青色,田间湿度年夜时可见白色絮状物。茎秆和分枝病斑为梭形或长条形,淡褐色水渍状,后渐为灰白色,湿度年夜则病部软腐,外貌生白絮状霉层,外部空心,前期可见鼠粪状菌核,枯燥后表皮破碎,纤维外露如麻绳状。花瓣感病,可见油渍状褐色小点,病发角果与茎、枝病斑类似,病部灰白,表皮粗拙,有的病角果外被白色菌丝包住,构成小菌核。

3.化学防治手艺保持“捉住适期,自动反击,周全用药”的防治对策,在主茎着花株率80%~100%、一次枝梗着花株率在50%阁下时防治。亩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250克,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150克,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35~50克。在菌核病对苯并咪唑类药剂发生抗性的地域,应应用菌核净、腐霉利(速克灵)、使百克(咪鲜胺)、万霉灵(乙霉威)、敌力脱(丙环唑)等单剂及其复配剂,如25%咪鲜胺40~50毫升,50%万霉灵100克、25%敌力脱25~30毫升、50%福菌核(福美双+菌核净)80~100克等。要用足水量,亩用水量很多于60千克,周全喷透,以进步防效;要只管向油菜茎秆中下部位喷药,防治后果好过仅向上部喷药。

2、霜霉病

俗称“龙头病”,长江流域产生广泛。盛行年份病株率10%~50%,产量丧失凌驾2成,下降菜子产量和出油率。

1.产生纪律是一种高温高湿型病害,春季4~5月温度上升至10~20℃、遇多雨湿润气象易盛行。偏施氮肥、阵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郁闭、轮作地病发重。

2.田间诊断油菜自苗期至着花结荚期都可产生,重要伤害叶、茎、花和角果。病发早期叶片上泛起淡黄色黑点,后扩展成黄褐色不规矩年夜斑,湿度年夜时,叶背病斑上泛起白色霜状霉层。茎薹、分枝病发初生褪绿黑点,后扩展成不规矩形黄褐色至黑褐色病斑,上生霜状霉层。花梗受益后有时泛起肿年夜、曲折呈“龙头”状,药器变绿肿年夜,也泛起霉层,干涸不实。

3.防治手艺3月初春始病期和油菜抽薹至初花期,病株率达10%以上时用药防治。亩用70%代森锰锌100克,或69%烯酰码啉―锰锌100~130克,或66.5%霜霉威(普力克)水剂50~75毫升,或58%甲霜灵锰锌(瑞毒霉锰锌)150~175克,或64%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20~150克等喷雾防治,阿美西达(嘧菌酯)、醚菌酯等药剂也有较好的后果。

3、病毒病

重要是由油菜蚜虫流传多种病毒惹起的一类病害。在蚜虫产生早而重的年份,病发广泛而严重。

1.产生纪律病毒重要由蚜虫流传,其产生水平重要取决于油菜易感病生育期(子叶期至6片真叶期)传毒蚜虫数目、天气前提等身分。油菜苗期,有翅蚜数目年夜,月均匀气温15~20℃、绝对湿度小于77%产生重,苗床或油菜直播田位于蔬菜田四周或前茬为蔬菜的田块病发重,白菜型病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