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棚室蔬菜管理五要点

发布日期:2018-02-13 01:49

时下已进入深冬,气温已经降至极致,为了预防灾害性天气的不利影响,减少棚室蔬菜损失,提高蔬菜产量。深冬时降低棚内湿度,在棚内铺地膜的前提下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检修棚室

进入初冬季节,保暖、防冻是设施蔬菜生产的基本要求,否则一旦受到冻害,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应对棚室进行入冬前的保养和维修。加强棚膜、草帘、保温被等覆盖物的检修工作,必要时增加保温膜。加固棚体,对棚体不太牢固的地方加以处理,以防由于降雪造成棚体坍塌。对棚体周围排水进行疏通,防止雨雪堆积,对棚体造成伤害。

对供电线路及时检修,对老化线进行更换,以免被大风、冰雪等天气影响,致使棚室不能正常工作。

二、调控棚室环境

初冬季节的棚室通常湿度变大,光照变弱,这就要求浇水间隔要适当延长。同时,应适当增加肥料的使用量,并配合生根肥料如真根、根基等一起施用,促进蔬菜多生根。为了减少病害的发生,浇水时间尽量选择晴天上午,保证棚内夜间较低的湿度。为提高蔬菜抗寒、抗逆能力,叶面可以喷施碧护、冰护、爱多收等。

三、加强病虫害防治

初冬季节,棚室环境封闭较严,棚室湿度较大,易发生病虫害,所以加强棚室病虫害的防治是棚室管理的重点。优先采用加防虫网、黄板诱杀、高温闷棚等措施防治,喷药最好选在晴天中午进行,夜间可用百菌清、腐霉利、异丙威等烟雾剂进行熏蒸。

四、关注天气变化

初冬季节,室外温度急剧下降,天气变化较大,应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及时采取措施防范灾害性天气的危害。

五、严防细菌性病害

高湿的环境是细菌性病害流行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减少细菌性病害侵染的环境调控措施应从降低棚内湿度入手。

蔬菜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从植株伤口、裂口和叶缘水孔处侵入引起,受害植株会出现腐烂、斑点、枯萎、溃疡、畸形等病变症状,主要病害有溃疡病、青枯病、软腐病、细菌性角斑病等。

1、病因及症状

细菌由蔬菜植株表面上的伤口、裂口和叶缘水孔处侵入后生长、繁殖,遭受此病为害的蔬菜植株会出现腐烂、斑点、枯萎、溃疡、畸形等病变症状。蔬菜细菌性病害具有危害大、蔓延快、损失重的特点,农民朋友须及时采取得力有效的防治措施。

2、绿色防控

⑴培育壮苗。要求植株健壮,首先从育苗抓起,要培育壮苗,植物长势健壮,不易得病,细菌就难以侵染。

⑵减少伤口。移栽时避免伤根,注意消灭害虫,防止害虫在植物叶片、花果、茎秆上造成伤口。

⑶加强管理。加强肥水管理,勤追肥勤浇水,维持植株健壮,避免徒长,提高植株自身抗逆性能,维持植株生长健壮。

3、药剂防治

⑴可选用农用链霉素,或“农抗120”,或井冈霉素,或百菌清防治,每隔7天喷雾1次,连喷2~3次。

⑵当蔬菜发生细菌性病害后,可亩用200ppm农用链霉素,或50%代森铵50~75克,或井岗霉素60~70克,或百菌清50~60克,或瑞毒锰锌50~70克,或“农抗120”100~125克(上述药剂任选一种即可)加水50~75千克,每隔7天均匀喷雾一次,连喷2次—3次,即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4、防治注意事项

蔬菜细菌性病害与其他病害的区别:

⑴蔬菜植株病变部位无明显附属物(如菌丝、霉、毛、粉等)。

⑵发病后期病变部位往往有菌脓出现,应认真细致地分辨和诊断。

⑶多数化学合成药剂不能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应注意选用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