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不要错过最佳防治期

发布日期:2018-01-06 10:03

最近笔者下乡调查看到,吴桥全县大部分麦田长势良好,绿油油的麦苗已变为有效麦株在田间挺拔生长发育,远远望去,郁郁葱葱、整整齐齐的麦海,犹如大地铺着一层绿毯,一片丰收在望的绿色景象。但也发现有部分麦田和正常发育的麦田相比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这也是群众反映的热点,有的麦田出现点片枯黄烂根死苗,还有的是连片枯黄烂根死苗,有些农民见此症状,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把所有的怨气都归罪于肥料商,有的与肥料经销商打起了官司,认为是肥害所致,其理由:我们的麦苗在冬前是长势最好的一类麦苗,自从返青后浇水撒了肥料,便开始出现了黄苗死苗现象,怎么补救缓解也无济于事,反而病情越发严重。经我们实地调查确定是典型的小麦纹枯病,该病在我县部分麦田严重发生,该病因是土传病害,像似棉花的枯、黄萎病,第一年一个点,第二年一条线,第三年一大片,病菌累积,并有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目前我县小麦病害死苗严重,是人们感到最头疼的一件事,有一农民10亩麦田几乎都得了纹枯病,由于对该病知识了解甚少,已错过了最佳防治期,至今只能采取有效措施杀菌剂+叶面肥(漯效王)田间喷施,加强田间管理,使之增粒增重的补救措施。、

一、小麦纹枯病发病机理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土传病害,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为害,小麦刚出苗时被病菌侵染,最初在叶鞘上产生淡黄色的小斑点,随后发展呈黄褐色棱形病斑,小麦拔节后向茎基部逐渐扩展,常形成云纹状花纹,也可向上扩展为害茎秆,造成花秆烂茎,麦株枯死,最后形成枯株白穗。

二、发生特点

1.菌源量越来越大:该类病害的病原菌都是通过土壤、种子或病残体传播,一旦传入会在土壤中逐年积累。

2.发生早、危害重:土传病害发生都是在苗期感染,初春扩展,后期危害。播种后即开始感染,播种后到越冬前为第一个感染高峰,春季多雨的年份形成第二个感染高峰,病斑扩展造成苗黄、苗弱;3~5月份病害加重,出现死苗、黄叶、白穗、成片倒伏,造成大面积暴发流行,大幅度减产。

3.发生部位隐蔽:该病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根部及茎基部,比较隐蔽,病菌危害地下部分,症状反映在地上部分,苗期轻症状不明显,不易察觉,当后期出现干白穗了才注意,这给防治带来了一定困难。

三、今年小麦纹枯病大发生的原因

1.去年麦田墒情充足,土壤湿度大。

2.暖冬有利于麦苗生长,返青早,营养体过大抗逆性差。

3.2~3月份倒春寒,麦苗生长受阻,病害容易滋生繁殖。

4.播种早、播量大、田间郁蔽严重,这类麦田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病菌发生繁殖。

5.土壤板结,春季倒春寒加春雨多,低温高湿利于该病发生。

四、预防措施

(一)农业措施:要做到适期晚播,合理密植,避免密度过大,合理施肥,及时除草,发病初期及时进行麦田中耕锄划,提高地温,采用上边喷药肥,下面追施化肥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小麦抗病力。发病严重地块可进行轮作倒茬,不要年年连作种植小麦。

(二)化学农药拌种:要以种子处理预防为主,春季发病田及时喷药防治为辅。

药剂拌种用药品种及其用量: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药剂有20%三唑酮乳油、2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羟锈宁可湿性粉剂、12.5%的烯唑醇悬浮剂等拌种。药剂用量为干种子量的0.02%~0.03%,要严格掌握用药量,以免发生药害。

五、春季喷淋防治

(一)防治指标:对于小麦病株率达20%的地块应及时喷药。

(二)喷药时间:在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2月下旬至3月中旬),此时是防治和控制该病的关键期,以阻止病害侵害茎秆。

(三)喷雾药剂可用:20%三唑酮乳油,亩用量50毫升;25%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亩用量分别为75~100克;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亩用量50~60克。

六、喷雾方式:以茎基部喷淋全株着药为主,防治间隔期7~10天,连喷2~3次,彻底消灭该病菌的繁殖蔓延,确保小麦丰收。

吴桥县农业局杨洪珍赵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