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怎么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介绍

发布日期:2021-10-24 04:59

赤霉病是小麦生长的常见病害,在气候湿润的地区,小麦穗期病害发生较重,发病直接导致小麦穗腐,同时引起小麦苗枯和基腐。发病后,小麦产量会减产15%左右,特殊发病严重地块,减产可达80%以上,下文主要以潍坊地区的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来为大家讲解。

1小麦赤霉病的病原物

小麦赤霉病的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无性态为禾谷镰孢

。赤霉病可在整个小麦生育期内发生,穗腐危害最大的时期是穗期,而在扬花期同样容易发生穗腐。感病时,首先在小麦颖壳上出现水渍状褐色斑,

以边缘不清的色斑呈现出来,色斑会逐渐蔓延到整个穗部,感病的小穗迅速枯黄。一般情况下,小麦的穗轴感病后,

赤霉病会影响穗轴输导组织运输养分和水分,直接导致小穗上部枯死。发病后期,颖壳缝隙处或小穗基部会出现分生孢子座或分生孢子,

以粉红色胶质霉层呈现。感赤霉病的小麦籽粒表皮皱缩并带有霉层,直接影响到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2小麦赤霉病的发病规律

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流行性病害,

尤其以小麦抽穗扬花期最为严重。夏季高温多雨,尤其适合小麦赤霉病流行。一般来说,

赤霉病初侵染源以越冬植株残体上的子囊孢子为主要途径。不同的环境条件,子囊孢子的发育程度与气温和土壤湿度密切相关。总之,

高温、高湿是子囊壳形成、发育、成熟最主要的有利条件。在相对湿度>98%或者遇水滴的条件时,子囊壳成熟后就能释放子囊孢子,

当相对湿度≤95%时,则不能释放。所以,在小雨后,是最有利于孢子释放的时间,孢子释放后可以凭借风力迅速传播,3级以下的微风最有利,

因此小麦赤霉病的传播范围基本在发病周边。通过败谢的花药为媒介进行快速传播,感病腐发生之后,迅速的侵染小穗部,

并且部分病原直接侵入到小穗内部。小麦感病3~5d后,受侵的小穗发病,菌丝体沿穗轴继续蔓延到上下相邻的两小穗,在周边湿度较高的条件下,

病害扩展加快。多雨条件下发病后,病穗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迅速传播,加快病害的扩展和蔓延速度。从侵入时期来看,

最有利的时期可以明确为小麦抽穗至扬花后期,而在小麦乳熟期之后,病菌通常不再入侵。

3流行因子

小麦选育品种的抗病性、当地暖湿气候条件、菌源数量是直接影响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强度的主要因素。

3.1品种的感病性

在小麦生产中,感病或中抗品种地应用较为广泛,高抗品种因其选育目的性的限制,因高产性能或其他农艺性状很难推广。同一小麦品种在不同生育期表现出的感病形状也存在较多区别。通过研究发现,扬花期、抽穗期、乳熟期小麦感病性状逐渐降低,生育后期病菌一般不侵入。

3.2菌源量

菌源量的多少是小麦赤霉病是否流行的前提条件,越冬秸秆等植株残体的空中孢子浮游量、带菌率及小麦穗部孢子的黏附量是体现菌源数量的重要标志,菌源量越大,病害流行程度越强。

3.3温湿气候条件

麦区的温湿度直接决定小麦赤霉病能否流行,

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遭遇雨量较大的天气,湿度较高时会加速病害的流行速度。一般来说,赤霉病发病的温度从15℃开始,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

病菌侵染植物的速度相应加快。经研究,最适温度为25℃,病菌的潜育期显著变短,麦田发病率提高,危害加重,如果相对湿度长期≥85%以上,

又遇连续降雨,病害流行系数将大大增加。从潍坊地区来看,小麦抽穗扬花期的温湿度符合病害流行的条件。同时,值得注意的是,

赤霉病对天气的变化较为敏感,偶然的天气变化会让病害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生产中要高度重视天气变化对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影响。

4小麦赤霉病农业防治技术

4.1管理措施

优选抗赤霉病强的小麦品种,

适期播种、麦田及时排水、不留积水、合理控制施肥、加大钾肥的施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减轻田间小麦病害发生的概率,减轻危害。

选择抗病品种。这是减少小麦赤霉病发病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种植模式和技术的限制,小麦赤霉病品系在不同地区性状的表现上抗性不一。

适时播种。通过科学密植、改善小气候、避免播种过晚,可有效避开小麦赤霉病的危害时期。通过选择早熟品种,避开抽穗扬花期赤霉病发病的有利环境条件,

同时,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块肥力水平,控制好播量,保证基本苗数,创造不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环境,可有效减少病菌危害。

科学施肥。加大钾肥施用量,施足基肥,巧施返青拔节肥,推广配方施肥,减少氮肥用量。

重视日常田间管理工作。尤其要注重田间沟系的安排,及时清除杂草,在扬花期前,提前挖沟起垄,做到降水及时疏通,避免积水,

有效降低田间的湿度。在冬前、春后及时除草,减少病害的滋生蔓延。

4.2化学防治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手段仍是化学防治方法。研究发现,

化学防治效果主要跟施药的时间显著关联,从正常施药时间来看,最佳的时间在小麦的扬花期,如果遇见小麦穗期温度偏高,小麦一边抽穗一边扬花,

就需要将施药时间提前到齐穗期。生产中常用药剂有纹霉净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水杨酸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针对潍坊地区建议多菌灵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

有效缓解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在赤霉病流行的年份,可适期选用多酮可湿性粉剂施药2次,在田间发病始盛期第1次施用,

根据病害发展情况使用第2次。注意掌握在病情高峰期前7~10d用药为宜,根据病害发生程度,若在中等以下时,在发病始盛期施药1次,

会取得比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4.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制剂防治病害,

生物防治的生防菌一般具有6个重要特征:市场价格满足生产需求、对营养要求简单、稳定的遗传性状、防治效果好、对寄主无致病性以及有效的杀菌性能。从目前生物防治发展情况看,

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生防菌没有大规模的生产与应用,同样也仍未大规模应用于市场,造成的原因是研发时间周期长,尚未研发出理想的生防菌,

也可能是防效较低,不能完全满足上6个条件,不能取代化学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