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病毒病的症状,大豆病毒病症状及特点

发布日期:2022-09-02 20:47

大豆病毒病是我国大豆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病害,由多种病毒单一或复合侵染所致,其中大豆花叶病发生最普遍。大豆顶枯病发生率仅次于花叶病,在东北三省、山东省、山西省、江苏省都有发现,另外还有多种病毒可以侵染大豆,在局部地区或一些年份造成危害。

大豆病毒病的症状比较多样,因病毒种类(特别是复合侵染的病毒种类)、大豆品种、侵染时期及环境条件而变。常见的是花叶、皱缩、沿叶脉疱状斑、叶边下卷、顶枯、植株矮小、局部或系统坏死。病种子常表现为从脐部放射状色斑或云纹斑。大豆病毒病称系统性病害,也就是说病毒可以随大豆的输导组织传遍全身。一旦感染大豆花叶病毒,新叶都会出现花叶,这和2,4-滴类除草剂引起的局部药害不一样。

大豆病毒病在流行规律上的显著特点,一是带毒种子长成的病苗为当年发病的侵染源(长江流域病毒也可以在蚕豆、豌豆、紫云英等作物上越冬),而种子带毒后脱毒困难,用药剂处理种子或用生长点培养法也都无效。二是病害依靠蚜虫在田间不断传播。而蚜虫传毒方式为非持久型,即获毒快、传毒快,但失毒也快。经测定,蚜虫在病株上刺吸30秒到1分钟就可带病毒,带毒蚜在健株上吸食1分钟就可以传毒,持续传毒只有75分钟。这就要求使用能够迅速击倒蚜虫的药剂来防治,否则即便能够控制蚜虫数量,但对防病来说并没有显著效果。

许多研究结果证明:播种无毒或低毒种子是控制大豆花叶病的关键措施。为此,要建立无毒种子繁殖体系。种子田要设在距离大豆、蚕豆、花生、紫云英田100米以外的地方;注意选用无毒种子;早期治蚜和拔除病苗;花期认真检查发病情况,选择无病田或发病率不超过0.2%的地块留种或直接从无病区调种。有的农户想通过挑除褐斑粒的办法获得无毒种子,这不可靠,因为有的种子带毒却不表现症状。其次是加强检疫措施,种植抗病品种,调整播种期,清除田边杂草和喷药消灭早期出现的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