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软腐病的症状和防治

发布日期:2021-09-08 10:05

近日,兰州市青白石乡的农民朋友反映:露地种植的大白菜现已陆续开始收获,但在收获过程中发现一些大白菜的心部腐烂、发臭。询问这是怎么回事,如何防治?经与这位朋友的进一步交流,确认这是大白菜的软腐病。现就这一问题简要回复如下:

症状表现大白菜软腐病俗称脓白菜、腐烂病、烂疙瘩,是大白菜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病害。软腐病多在大白菜的包心期开始发生。病株多由接触地面的叶柄和根尖开始发病。初期,白菜的外叶或叶球基部出现水渍状椭圆形病斑,随后病部逐渐扩大、变软,呈暗灰色。植株的外层包叶中午时表现萎蔫下垂,早晚还能恢复正常。但随病情发展,数天后便不再恢复,病叶在日晒下失水变干呈薄纸状,或平贴地面,或紧贴叶球。叶球外露或植株基部逐渐变黑腐烂成泥状,或塌倒溃烂。叶柄或根茎基部组织呈灰褐色软腐,病组织黏滑,严重时全株软化、腐烂,病部散发出恶臭味。

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大白菜软腐病是由一种欧文氏细菌的侵害而引致的细菌性病害。病菌主要在田间病株、窖藏的留种株、农田土壤和农家肥里的病残体及害虫体内越冬。在田间,主要由灌溉水、雨水、带菌肥料及媒介昆虫等进行传播,从植株近地面部分的伤口、自然裂口或幼嫩的根部侵入,经维管束向上传导而引致大白菜发病。大白菜生长中后期,特别是包心期后遇高温、高湿天气极易发病。田间害虫如根蛆等发生量大、人为或自然造成的植株根部伤口多,则发病重。久旱逢雨,蹲苗过度,浇水过量都会使根部造成伤口而发病。地表积水,土壤中缺少氧气,不利于大白菜的根系发育时则发病重;连作地或低洼地,或播种早的地块也发病重。今年夏秋季由于雨日多、雨量大,所以今年大白菜软腐病的发生情况要较往年严重的多。

防治方法

选好茬口尽可能选择前茬以大麦、小麦、豆科作物的田块种植白菜,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

选用抗(耐)病品种目前,国内对软腐病相对抗(耐)的大白菜品种有:青麻叶、绿宝、中白1号、津东中青1号、鲁白7号、10号、11号等,可因地制宜选用。

加强栽培管理大白菜种植前,如前茬种的是蔬菜,应及早腾地、翻地、晒地,促进土壤里病残体的腐烂分解。精细平整土地,实行垄作或高畦栽培;采用沟灌或喷灌,严防大水漫灌,并注意雨后及时排水。田间作业时,尽量避免在施肥、锄草等农事操作中造成人为伤口。

药剂防治田间出现零星病株时,可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或枯草芽孢杆菌可溶性粉剂600倍液进行药液灌根,每株250毫升。也可在发病初期,以发病中心的病株及其周围的健株为重点,喷施药剂或灌根进行防治。常用的药剂有: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800倍液,或48%琥铜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每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注意:喷雾的重点部位是植株贴近地面的叶柄及茎基部,同时由于有些白菜品种对铜制剂敏感,在使用上述药剂时不要随意提高浓度,以防止产生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