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

发布日期:2021-09-08 07:47

1、播种。二次发酵结束后,打开门窗通风,待培养料温度降至30℃左右时,把培养料均摊于各层,上下翻透抖松。若培养料偏干,可适当喷洒冷开水调制的石灰水,并再翻料一次,使之干湿均匀;如料偏湿,可将料抖松并加大通风,降低料的含水量。然后整平料面,料层厚度掌握在20厘米左右。当料温稳定在28℃左右,同时外界气温在30℃以下时,即可播种。每平方米栽培面积使用一瓶麦粒菌种,撒播并部分轻翻入料面内,整平料面,并略压实,关闭门窗,保温保湿,促进菌种萌发。

2、发菌。播种后2一3天内,适当关闭门窗,保持高湿为主,促进菌种萌发,若培养室温度超过28℃时应适当通风降温。3天后,当菌种已萌发,且菌丝发白并向料中生长时,适当增加通风量。播种后7一10天菌丝基本封面后,逐渐加大通风量,促使菌丝整齐往下生长,菇房相对湿度控制在80%左右。一般播种后l8一20天菌丝可发菌到料底。

3、覆土。选择未施用过蘑菇废料的田地,取耕作层以下的土壤,将土打碎、过筛,取直径在1~1.5厘米的土粒。每座菇房(栽培面积为230㎡)需准备10立方米的土粒,约9000公斤,用石灰100-150公斤与土粒混合均匀,测定PH值,拌石灰后的土壤的PH值应为7.5左右。土粒在使用前用5%甲醛溶液80公斤均匀喷洒,并覆盖塑料薄膜24小时。将处理过的土粒调水,控制含水量在75%(手握成团,掉地即散)。播种后15~20天,菌丝基本长满后即可覆土。覆土时,约2/3的粗土粒放下层,细土粒放上层。若细土粒太细,可加适量谷壳拌匀使用。粗细土层总厚度以3一4厘米为宜。覆土后3天内,每座菇房用400克的蘑菇高效杀菌剂加水160公斤,均匀喷洒在覆土层上。覆土后采取轻喷勤喷的办法逐步调至所需的含水量,菇房的相对湿度控制在90%左右,三天后适当加大通风量,有利于菌丝爬土。

4、出菇管理。覆土12天后,待土缝中刚见到菌丝时,及时喷结菇水,促进菌丝扭结。喷水量为平时的2~3倍,以土层吸足水分不漏料为准。在喷结菇水的同时,通风量必须比平时大3~4倍。气温高于22℃时,应适当减少喷水量,增加通风量,并推迟喷结菇水。当土缝中出现黄豆大小的菇蕾后,及时喷出菇水,促进子实体形成。蘑菇生长发育期间,保持室内相对湿度90~95%,喷水量根据菇量和气候具体掌握。床面喷水,应当以间歇喷水为主,以轻喷勤喷为辅,菇多多喷,菇少少喷,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忌喷关门水,忌在室内高温时和采菇前喷水。每潮菇前期通风量适当加大,但需保持菇房相对湿度90%左右,后期菇少,适当减少通风量。气温高于20℃,应在早晚或夜间通风喷水,气温低于15℃应在中午通风喷水。整个栽培管理过程,正确处理喷水、通风、保湿三者关系,即要多出菇、出好菇,又要保好菌丝,促进菌丝前期旺盛,中期有劲,后期不早衰,那就丰产稳产在望。

五、采收

蘑菇子实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盖未开,菌膜未破裂时及时采收。采收时做到先熟先收,后熟后收,轻采轻放,以防菇体碰伤。采下的蘑菇,要随即用锋利的小刀削去菇炳下端带有泥土的部分,采收后应及时销售或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