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弱、死苗诱因及应对措施

发布日期:2021-09-07 17:49

1黄、弱、死苗诱因。①土壤墒情差,气温快速下降:秋冬小麦田间干旱,加上小麦抗逆性能较差,容易导致小麦黄、弱、死苗。②前茬用药不当,贻害下茬小麦。前茬作物在使用除草剂除草时若选用了长效除草剂,一般就会引起下茬小麦苗黄、苗弱,直至死苗。③整地与播种:如用旋耕机整地,耕层更浅,土壤易桥空不实,多造成弱苗。小麦虽在播深10厘米左右能够出苗,但超过5厘米时,根系发育不良,苗细弱,地中茎长,呈弯曲蛇形,分蘖推迟或缺位。麦苗多是在“单根独线一根针”(没有分蘖)时死去,有了分蘖死的就少。暖冷急转的气候条件下常使黄苗、弱苗快速转化成死苗。生产上多见旋耕的小麦苗长势不如翻耕的好。播量越大。基本苗越多,个体之间存在争水、争肥、争光现象,从而造成叶片短细,下部叶片枯死。④病虫为害,小麦越冬期麦蜘蛛、蚜虫等虫害,根腐病、纹枯病也是引起小麦越冬期黄、弱、死苗现象的诱因之一。

2应对措施。①科学选用小麦品种。不能简单地一概选用半冬性品种否定弱春性品种。也不能反过来应用。②种子包衣或浸拌种。种子包衣或拌种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和降低发生程度,促使苗壮,避免出现黄、弱苗。预防病害一般多选用适乐时或敌萎丹进行包衣;用苗旺拌种,小麦苗期生长健壮;用抗旱剂或保墒剂进行种子涂层或种子造粒,对苗期抵抗干旱很有好处。应根据黄、弱现象发生的不同原因选择对应的包衣剂或浸种剂、拌种剂。③提高整地质量。生产上应推广大型机械深耕技术,深耕要接近或超过25厘米以上,破除犁底层,加深耕层,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提倡并推广深耕与旋耕相结合的整地方式,弥补旋耕耕层浅的不足。单一旋耕作业的地块,应结合耙耱,做到上虚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