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春季要分类管理

发布日期:2021-09-04 11:10

去年秋、冬季全省降水偏少,入冬后气温偏高,给小麦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针对此情况,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毛凤梧提醒广大种植户——当前全省小麦苗情去年我省小麦播种后10月底至11月下旬全省连续有3次大范围降雨,有效补充了土壤水分,解除了部分地区麦播前期的旱情,全省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对小麦冬前分蘖盘根生长十分有利。小麦越冬前全省天气较好,光照时数和有效积温多于上年同期,有利于麦田光合物质积累,对晚播小麦生长发育有利。今年2月4~7日,全省大范围降雪,有效缓解了我省大部分地区近两个月的干旱,对小麦返青生长有利。据苗情调查,全省小麦生产总体上呈现较好的态势,全省小麦生长正常,苗情长势与常年基本相当。全省越冬期小麦

二类苗合计占到86%。全省大部分麦田群体适宜,个体发育较好,小麦平均亩群体比上年同期增加,小麦单株分蘖、次生根生长良好。但当前我省小麦生产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部分播期偏早或者播量偏大地块,出现旺长现象,旺长苗面积较上年同期明显增加;全省地区间苗情差异较大,晚播麦田、旱地小麦个体发育较弱;病虫越冬基数大,麦田杂草较多,存在春季重发的隐患。春季分类管理很重要根据当前我省小麦苗情,要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措施:中耕镇压,控旺促壮对于冬前群体偏大,开春后有继续旺长趋势的麦田,返青至起身期可进行深中耕断根、镇压,或在小麦起身期喷施化学调节剂,抑制基部节间伸长,控制旺长,防止小麦生育后期发生倒伏。对于旱地麦田,要普遍进行中耕镇压,在土壤化冻后及时采取中耕镇压等措施,防旱保墒,促苗生长。对晚播麦田,返青后及时进行中耕划锄,提温保墒,以促苗早发快长。因苗制宜,肥水促控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80万左右、地力水平较高的一类麦田,要前控后促,保苗稳健生长,可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促穗大粒多;对地力水平一般麦田,可在拔节初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以提高分蘖成穗率。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70万左右的二类麦田,可在起身期或拔节初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促苗稳健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40万以下的三类麦田,要以促为主,及时进行肥水管理。春季追肥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第二次在拔节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以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对生长正常的晚播麦田,要控制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和土壤透气性而影响麦苗生长,可在起身期或拔节初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促弱转壮。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大于90万、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要以控为主。对有脱肥现象的,在起身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对无脱肥现象的,在返青至起身期控制浇水,肥水管理推迟到拔节中后期,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由于去年播种时间晚,麦苗生长量不足,群体偏小,个体偏弱,个别地块目前仍是单根独苗。开春后要早管细管,抓住早春降雨雪的有利时机,用施肥耧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并配施适量磷酸二铵,促冬前分蘖早发快长,争取穗数保产量。预防晚霜冻和病虫草害我省春季气温回升快、起伏大,极易发生“倒春寒”。晚霜冻害,以防为主,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特别是对于前期生长偏旺的麦田,要在寒流来临前,采取浇水、喷洒防冻药物等措施,预防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追肥、浇水等补救措施,促进小麦生长,将冻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春季是小麦病虫害多发时期,应加强预测预报,及早查清病情、虫情,要重点监测春季小麦纹枯病、条锈病及吸浆虫、蚜虫等,及时防治。返青期是防治纹枯病的最佳时期,可用50%井冈霉素水剂,每亩200~250毫升对水50~70公斤,及早喷施防治。对小麦条锈病,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经验,对沙河以南条锈病常发区,要及时消灭发病中心,4月下旬和5月初要普遍进行喷药防治。对小麦吸浆虫要严把蛹期和成虫期两个关键环节,4月中下旬组织吸浆虫普查,准确监测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确定蛹化时间,在蛹化盛期每亩用3%林丹粉或2.5%的拌撒宁(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3公斤,制成毒土,顺麦垄撒施,施药后如无雨应适当浇水。随着气温的升高,密切注意蚜虫、吸浆虫的危害,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大力开展“一喷三防”工作,将杀虫剂、杀菌剂混用,综合防治蚜虫、叶枯病、赤霉病,抑制条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