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以确保实现高产稳产

发布日期:2021-09-02 18:06

一、选地选茬

要选择地势平坦高燥、排水通气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前茬最好是小麦、玉米、谷子、大豆。自身或与茄科作物重茬,迎茬病害加重,种薯退化,产量降低,品质低下。

二、深耕保墒

春季干旱在我们地区是普遍现象,且年平均气温低,一年只能种一季马铃薯,大多于4月底至5月上中旬播种,9月份收获。在本地,大部分耕地没有灌溉条件,春季播种马铃薯的土壤墒情,大多靠上年秋耕前的贮蓄的水分和冬季积雪融化的水分。针对以上这一特点,在每年秋耕时注意深耕,加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非常重要。同时秋翻结合施用有机肥料,既有利于增加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又可及早为春季马铃薯播种后提供养分。秋季深耕除用机械耕作外,还可用去掉犁壁的犁用畜力进行套耕加深耕层。在秋季降雨或灌水后的土地,选土壤持水量在40-60%时进行耕地,这时土壤表层不干不湿,土壤容易松散,耕后没有大土块,有利于耙平地。秋季把整地工作一次完成,来年春季只需开沟播种,不必耕耙平,可减少土壤水分损失,有利于播种后幼芽早发和苗期生长。深耕除有蓄水保墒作用外,还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增殖,以加速有机肥的分解,有利于幼苗生长。

三、选种及种薯处理

在我们北方,马铃薯播种后,一般气温低,雨水少,大部分缺乏灌溉条件,种植早熟品种因水肥条件跟不上,前期生长缓慢,后期表现早衰,产量低,如果在城市郊区或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播后覆盖地膜,生产马铃薯补充淡季缺菜问题,种植的是、早熟或极早熟马铃薯品种,早收作菜用,虽然产量较低,但作菜用售价高,收入也不少。但一般大田无灌溉条件,以种植中晚熟或晚熟品种为宜,这类品种生长期长,尤其是比较抗旱或耐旱的品种,雨季到来前以保持较缓慢的正常生长,雨季到来后植株生长量才达到高峰,并且一季作地区通常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所以块茎大,产量高。此外,本地区因雨季到来后常有连阴天,田间湿度大,夜晚和晨间有露水,在植株繁茂、田间通风较差的情况下,晚疫病极易流行。为了高产、稳产,选用抗疫病的品种非常重要。不抗疫病的品种往往在收获时就有大量烂薯,收获后贮藏期间还会继续腐烂,甚至发生烂窖现象,损失太大,应予足够重视。

马铃薯主要栽培品种有早熟种克新4号、春薯2号、红纹白、红眼圈等。中熟及中晚熟品种有克新1号、2号、9号、10号、12号、13号等,种薯出窖后,在15℃室温并有散射光条件下,暖种催芽15至20天,种薯上下翻动二次,打破休眠,当芽萌动长到0.5-1厘米时即可切芽播种,切芽时应选择薯块完整,无病虫害,具有该品种典型特征的薯块,切芽时选中上部的健壮芽,不要碰掉主芽,以利用顶端优势,切薯时如遇病薯,切刀应用酒精、石灰水或开水消毒10分钟,方可再切健薯,由于马铃薯喜高冷凉气候,且采用无性繁殖,生长期间正值高温季节,容易受病毒浸染,导致种薯退化,所以种薯应2-3年更换一次。

四、施足底肥

我国种植马铃薯的地区大多是干旱或半干旱、丘陵地等,灌溉条件较差或作物生长仅靠雨天。播种前最好一次施足底肥,以便马铃薯根系充分发育和不断提供植株生长所需养分,特别是有机肥和磷、钾化肥在播种前施入效果好。氮素肥料的施用要根据土壤肥力,不可盲目施入过多,在土壤肥力水平高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植株徒长,可把全部氮肥的2/3作基肥施入,留1/3作追肥。重施底肥可把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用。一般每生产1000千克块茎,需要氮素5千克,磷素2千克、钾素11千克。如果在不施肥的情况下种植马铃薯,每亩可收500千克块茎,也就是土壤本身可提供氮2.5千克、磷1千克、钾5.5千克。在这样的基础上产量指标定为2500千克时,即应施入氮素10千克(即含氮20%的硫酸铵50千克)、磷素4千克(即含磷17%的过磷酸钙24千克)、钾素22千克(即含钾50%的硫酸钾44千克)。注意这是除土壤提供氮、磷、钾以外的补充施肥量,它只能满足生产块茎2000千克的肥料。

有机肥或农家肥的种类多、差异大。按厩肥含氮0.87%、磷1.14%、钾1.82%计算施肥量按1200千克计,可提供氮10.4千克、磷13.7千克、钾21.8千克,加上土壤的肥力,是可满足亩产2500千克块茎的需要的,这是理论数据,实际上肥料施入土壤后,不可能全部被植株吸收,何况或多或少会有一部分流失。尤其是有机肥的养料分解、释放,与土壤微生物活动及直接影响微生物活动的温度、湿度等有很大关系,施入的有机肥当年不可能全发挥作用。因此在肥料施用上,应略高于理论数,还要注意氮肥的用量适中,防止徒长。

五、适时播种

马铃薯大都采取平播和顺犁沟播种的方式。结合整地施入基肥,也可在播种时顺犁沟施入,为了春季保墒,最好在秋耕时把地平整好,春季开沟播种、施肥1次完成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证幼苗出土有足够的土壤水分。顺犁沟播种一般都是隔一沟播一沟,两个播种沟之间为行距,大约相距60厘米。播种密度依品种特性而定。一般每亩3500-5000株,需种薯100-150千克,顺犁沟施肥,有先施肥料后播种,也有先播种后施肥,这种方式施肥,可使少量的肥料发挥较大的作用。尤其是沙性大的土壤,养容易流失,集中施肥可使根部及早把肥料包围,有利植株的生长发育,但集中施肥要注意把有机肥和化肥掺匀,并且有机肥必须是腐熟肥料,以防烧根现象。播种的块茎覆土深10厘米以下为宜,沙性大的地块覆土厚度可在12厘米左右。播后耙平结合镇压对保墒和幼苗早发更为有利。但镇压要根据土壤墒情选用重量适中的镇压工具,达到土壤沉实又不出现板结为宜。

六、田间管理

针对本地区前期易旱、后期易涝和马铃薯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其田间管理的重点是:

1、早除草,适当晚培。注意雨季到来前尽量防止土壤水分损失。除草宜早锄、浅除,既要控制杂草与苗争水、争肥,又要防止深锄造成水分蒸发。刚进入雨季就开始培土,并根据苗情结合培土追肥,雨后肥料即可发挥作用。有灌溉条件的耕地,追肥应结合第一次除草时进行,并随后灌水,以便及早发挥肥效。不论除草或培土一定在植株封垄前完成,且追肥宜早不宜晚,追肥后要及时灌水,否则肥料不能溶解,根部不能吸收利用。培土应结合第二次中耕除草进行,一般培土2次,植株封垄前培完,防止块茎外露变绿。食用块茎在表皮变绿时,龙葵素(茄碱)增高,含量超过20毫克/100克,人、畜食后均会中毒。

2、及时防病治虫。本区晚疫病流行时,对不抗病或抗病性差的品种要及时防治。发现中心病株时,对病株周围的植株作为防治和喷药的重点,并进行封锁。还要及时全田喷药,防止病害蔓延。植株生长期间如发现环腐病、黑胫病,应及时将病株和块茎全部挖出,进行深埋处理。对28星瓢虫应把它消灭在成虫和卵期,如果出现幼虫应及时喷药,隔2-3天喷药1次,连续2-3次即可控制虫害。因卵在叶背面,喷药时要把药液喷在叶背面,以提高防治效果。

3、易涝的地区在植株封垄前,培土尽量培成高垄,在地头深挖排水沟,将水导入排水系统,防止田间积水,确保丰产、丰收。播种到出苗要经过一个月左右,幼苗出土前离地面1-2厘米时用拖子拖一遍地,这样既消灭了杂草,又使出苗整齐,苗出齐后,要及早铲趟,要做到三铲三趟,铲地应先深后浅,趟地头遍深趟多坐土,二遍趟成四方头垄,以利接受雨水,三遍大垄封严,促使匍匐茎分层增生,增加结薯层次,马铃薯现蕾到开花,是地下块茎迅速膨大,也是它一生中需要养分和水分最多的时期,如无透雨应立即浇水,在现蕾初期和开花末期各浇水一次,并结合灌水每公顷追施硝铵100-150斤,生育后期应多培土,以免块茎露出地面影响品质。

七、病虫草害防治

1、环腐病:既侵染块茎也为害植株,块茎感病从外部不能明显看出症状,切开块茎才能发现维管束呈乳黄色或黑褐色病症环腐病侵染的主要途径由带病的种薯传播,在栽前切薯块时由切刀将病薯上的菌液传染给健康种薯,切刀一次沾菌能传给100块无病薯块。防治措施是种薯播前严格筛选,严格淘汰病烂薯,切刀用石灰水,洒精或开水煮沸10分钟消毒。

2、晚疫病:块茎感病表面有淡褐色不规格病斑,植株受害初期叶片边缘呈褐色病斑。在潮湿条件下迅速扩大,防治措施是精选种薯,淘汰病薯,选用抗病品种。

3、虫害有马铃薯瓢虫,咬食叶片,造成缺刻,严重时影响植株光合作用的形成,药剂防治用800倍液敌百虫,另外,蛴螬和地老虎也是影响马铃薯植株生长的主要害虫,严重时咬断地上茎及块茎,影响产量及品质,用500-800倍液敌敌畏防除。

八、除禾本科杂草

主要用拿捕净或精禾草克,公顷用药品、1.5公斤兑水50公斤在杂草4-5叶期茎叶喷雾。

九、适时收获

早熟种植株茎叶基黄,晚熟种拔掉植株块茎容易脱落,并且已达到商品薯的大小,在早霜来临之前及时收获,起收时要深趟,以免损伤薯块,收后分级,在阴凉处放一段时间后,方可入窖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