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丛矮病、纹枯病的春季防治

发布日期:2021-03-15 18:58

小麦返青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为害小麦的各种病害相继发生。特别是对丛矮病和纹枯病,要紧紧抓住小麦返青至拔节病害刚刚开始发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防治。

1丛矮病

小麦丛矮病,又称“芦楂病”,是靠传毒介体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灰飞虱在小麦上传毒侵染有2个高峰时期:第一次是小麦播种出苗后,目前在小麦播种时普遍使用3911或拌种剂拌种,该传毒侵染高峰已得到有效的控制;第二次传毒高峰是在小麦返青后,随气温的逐渐回升,越冬代灰飞虱开始在麦苗上活动取食,传播病毒,侵染愈早或显现症状愈早,对产量的影响愈大。据有关资料介绍,早春受侵而在拔节前显现症状的千粒重减422%,拔节后显现症状的仅减56%。所以,早春消灭灰飞虱对控制第二次传毒高峰十分重要。防治重点一是在小麦返青后彻底、干净地清除麦田及其周围的杂草,消灭灰飞虱适宜的生存环境,以减少传毒虫源;二是适时浇返青水,浇返青水对灰飞虱有很大的杀伤作用,也可以减少传毒虫源;三是喷药防治,当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时就要喷药防治。具体方法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每667m2喷施50~75kg药液,隔5~7d喷1次,连喷2次。喷药时连麦田四周以外5m的地方都要喷药。对靠近路边、水沟、地头、地边及插花地更应特别注意防治。

2纹枯病

纹枯病从小麦幼苗期开始侵染为害,此时主要为害地下部种子根及幼芽,冬季病情停止发展。在小麦返青后,气温回升到5~10℃时,纹枯病病菌开始活动,并继续为害。其症状是在小麦苗基部叶鞘上出现浅褐色椭圆形病斑,小麦拔节后,病株率迅速增加,症状趋于明显。病菌开始由叶鞘侵入茎秆,常引起茎壁变软、坏死,至小麦抽穗期达高峰,一般病田减产10%左右,严重时减产30%~40%。所以,拔节期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最佳时期。当春季麦田病株率达20%~30%时,每667m2用5%的井冈霉素100~150g,或20%粉锈宁乳油50ml,对水50~70kg,均匀喷在植株基部,隔10~15d再喷1次。喷药时一是药液量要足,二是均匀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