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抓好油菜霜霉病防治

发布日期:2020-12-27 15:38

油菜霜霉病俗称龙头病、霜蔸、黄油菜。是我国各油菜区重要病害,近年来在我县各乡镇甘蓝型油菜上已普遍发生。该病在整个油菜生育期都可发生为害,主要为害叶、茎和角果,以幼苗期和成熟期受害较重,尤其后期“龙头”发生较多,造成严重减产。近期田间调查一般病株率1—8%、严重的达12%以上。忽视防治将造成减产20%以上,含油量可降低7—17%。

油菜霜霉病症状及发生规律

油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茎、花、花梗和角果。病叶发病,初现浅黄色斑点,后扩展为多角形不规则黄褐色斑块,叶背面常生霜状霉层,一般由底叶逐渐向上叶发展蔓延,底叶先变黄枯死。抽苔后茎苔被害,茎杆上初生褪绿斑点,后扩展成不规则形的黄褐色至黑褐色病斑,病斑上着生霜状霉层。花期被害,花色变深,不结实,花梗感病后变肥肿呈“龙头”拐状,表面光滑,着生霜状霉层。花梗和角果严重受害时变褐萎缩,密布霜状霉层,最后枯死。该病发病严重时,病株叶片脱落凋萎,远看全田一片枯黄。

油菜霜霉病病源菌为寄生霜霉菌,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粪肥里和种子内越夏。油菜苗期,残留在土中卵孢子通过水流流动,卵孢子萌发或其后产生的孢子侵染幼苗发病,病斑上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冬季干燥时病害扩展不快,并以菌丝在病叶中越冬,来年春季气温升高,又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再次侵染叶、茎及角果,油菜进入成熟期,病部又产生卵孢子,可多次再侵染。

该病发生蔓延与气候、品种和栽培条件关系密切。油菜霜霉菌繁衍适温8—12℃,侵染适温16℃,菌丝在植株体内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0—24℃。气温8—16℃、相对湿度高于90%、弱光利于该菌侵染。低温多雨、高湿、日照少利于病害发生。冬季气温低,雨水少发病轻,春季气温上升,雨水多,田间湿度大易发病或引致苔花期该病流行。连作地、播种早、偏施过施氮肥或缺钾地块及密度大、田间湿气滞留地块易发病。低洼地、排水不良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推广抗病品种。通过试验示范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抗病品种。

(2)开展轮作降低侵染原。冬季种植小麦、蚕豆等作物、夏季种植水稻进行2年轮作,可大大减少土壤中卵孢子数量,降低菌源。

(3)种子药剂消毒减少病菌传播。用种子重量1%的35%瑞毒霉或甲霜灵拌种。

(4)加强田间管理减轻病害发生。做到适期播种,不宜过早;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和品种特性,确定合理密度;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提高抗病力,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和淹苗。

(5)抓住重点时期开展药剂防治。抓住苗期、抽苔期、初花期、盛花期等关键期,出现低温多雨日照少持续3—5天时,调查病情扩展情况,当病株率达10%以上时,立即施药防治,根据病情发展趋势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防治药剂可选用甲霜灵、百菌清、霜霉威、恶霜·锰锌、甲霜灵·锰锌、多菌灵、异菌脲、代森锰锌、霜脲·锰锌、霜脲·氰霜、烯酰·锰锌等。

如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70公斤均匀喷雾。

在抓好油菜霜霉病防治时可结合油菜菌核病、蚜虫等病虫防治同步进行,并叶面喷施硼肥预防花而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