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大棚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20-12-12 13:51

1.产地环境条件

生产场地清洁卫生、供排水方便,供电稳定、场地开阔、生产区域应远离工矿区、交通主干道、工业污染源、垃圾场、受污染的河塘等。

2.栽培设施条件

采用拱形温室大棚、日光温室、菌菜一体化复合棚等设施。大棚为镀锌管钢架结构,棚面覆盖材料由内到外依次为无滴膜、4针遮阳网、保温或隔热材料,并配套喷水管道和雾化装置。

3.栽培季节

根据羊肚菌菌丝生长、原基形成及子实体生长的适温,北方地区宜在8~9月制袋培养,10月播种,同年12月至来年3月进行出菇管理。

4.品种选择

应使用由正规资质的菌种公司提供的菌种,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能好的适龄菌种。优良菌种的菌丝应洁白粗壮,无杂菌污染,菌核淡黄色至黄棕色。

5.生产材料

(1)主辅原料

羊肚菌栽培可利用的原料有:麦粒、阔叶木屑、麦麸、玉米芯、谷壳等。以新鲜无霉变、无害虫、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木屑为主料,需提前堆置3~6个月。麦麸、玉米芯、谷壳、腐殖土等为辅料。主辅料重金属含量不得超标,不能有农药残留。

(2)生产用水

生产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栽培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中不得加入药剂、肥料或成分不明的物质。

(3)栽培袋

羊肚菌菌种生产可采用规格为15厘米×28厘米×0.004厘米高压聚乙烯袋,营养袋采用12厘米×24厘米×0.004厘米的聚丙烯袋或高压聚乙烯袋。

6.生产技术

(1)培养基配方

羊肚菌原种、栽培种、营养袋配方宜选用:

配方1:杂木屑45%,麦粒42%,腐殖土10.8%,石灰1%,石膏1%,磷酸二氢钾0.2%。

配方2:杂木屑40%,麦粒22%,麸皮10%,谷壳15%,腐殖土10%,石灰1%,石膏1%,糖0.8%,磷酸二氢钾0.2%。

配方3:玉米芯36%,杂木屑30%,麦粒25%,腐殖土5%,石灰1%,石膏1%,糖1.8%,磷酸二氢钾0.2%。

(2)菌种制作与培养

菌种制作按照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要求进行。

①菌袋制作。按相应配方将培养料混拌均匀,料水比为1:1.3~1.4,pH调节至6.5~7.0,拌好料后及时装袋。装料宜松紧适度,菌种袋口用无棉体盖或棉塞封口,营养袋直接扎口。

②灭菌。装袋后马上灭菌,常压灭菌100℃,保持8~10小时;高压灭菌121℃,保持1.5~2小时。

③接种。袋内料温自然下降至25℃左右时即可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

④培养。接种完毕及时移入清洁的培养室,培养袋不可摆放过密,袋与袋之间留2~3厘米空隙,以便通风散热。菌丝生长期,培养环境温度控制在15℃~20℃,空气湿度保持在60%~70%,一般10~15天菌袋即可长满。发菌期间勤检查菌袋生长情况,发现污染菌袋及时处理。

(3)整地与播种

采用畦床式栽培,棚内地面需提前去除杂草和碎石杂物,均匀撒石灰消毒灭虫,然后翻耕做畦。畦床畦面宽0.8~1.2米,畦高15~20厘米,长度不限,畦间设30厘米宽的排水沟。

播种可采用开沟条播或撒播方式,每666.7平方米播种量150~200千克。在畦床上均匀撒播或开沟条播,开沟深5厘米,间隔20~25厘米。播种时先将菌种脱袋破碎,然后喷洒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混匀,使菌种湿润,再均匀撒到沟中,覆土耙平,覆土厚度为3~5厘米。

(4)营养袋补充与覆膜

播后3~7天可进行营养袋补充,用排钉板在营养袋一面扎孔,有孔一面与土壤接触,成行摆放,每666.7平方米摆放营养袋1800~2000袋,放完覆盖黑地膜保湿。发菌期间温度控制在10℃~20℃,土壤水分保持在18%~25%,一般1个月左右可完成发菌。

(5)出菇管理

当地温稳定在4℃以上时去掉黑地膜,控制温度为4℃~16℃,畦面灌一次大水,使土壤湿度达25%~30%,维持散射光,光照度300~500勒克斯,早晚通风,约5~10天出现原基。幼菇生长期注意水分、温度、光照和通风管理。

①水分管理。每天喷雾水一次,水量以湿润地面为宜,喷水要“勤、细、匀”,避免存水。空气湿度保持80%~90%为宜。

②温度管理。暖棚出菇一般从当年12月开始,此期间以保温为主,晚上要盖严草帘或棉被,白天日光充足时卷起遮盖物增加光照。温棚出菇一般从来年3月开始,此期间昼夜温差大,应避免温度突然升高,可以用喷水降温、增大通风和增加覆盖物等方式降温。使温度控制在6℃~16℃为宜。

③光照管理。子实体生长需要散射光,避免强直射光,光照度以300~800勒克斯为宜。生产上不可全覆盖过厚的草帘,棚上加盖遮阳网可保持稳定散射光。

④通风管理。每天早晚通风1~2次。通风要和保温、保湿、遮光协调进行,不可不通风,也不可通风过多。注意低温和大风天气要少通风,高温和阴雨时多通风,早晚喷雾水前后,适当加大通风。菇蕾分化期少通风多保湿,菇蕾生长期多通风促蒸发。

(6)子实体采收

子实体采收要求在八分熟以内,此时成菇长至8~14厘米,菌褶打开,菌肉厚实。采收时用不锈钢刀或竹片刀从子实体基部割下,再去掉泥根,因子实体脆嫩易碎,需小心轻放。

7.病虫害防治

(1)主要病虫害

羊肚菌栽培中主要病虫害有细菌、霉菌、跳虫、蛞蝓、菇蚊及菇蝇等。

(2)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进行绿色食品生产。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保持菇棚及周围环境卫生清洁;选用抗病性好、抗逆性强、适温广的良种;注意生产原料和菌种制作过程的规范,避免杂菌侵入;采用科学管理方式,避免高温高湿。

②物理防治。及时摘除病菇,受杂菌污染的菌棒应远离菇房实行封闭式销毁。采用粘虫板、黑光灯等光源诱杀害虫,通风口安装防虫网等措施防治。

③化学防治。生产前可结合场地整理进行药剂除草、消毒与灭虫,选用在食用菌上使用的药剂进行有针对性地防治,但出菇期间不得向子实体上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