椪柑科学采收及贮藏技术要点

发布日期:2020-12-05 20:57

今年7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我市持续高温晴热,遭遇极端干旱天气,导致我市椪柑今年成熟期较往年晚10天左右,于12月上旬完全成熟。如下:

适时采收。为了保证椪柑品质,我们建议:露天栽培:在12月上旬果实完全着色后采收。

覆膜栽培:可以延迟到12月下旬~1月,但最好在气温降低到0℃以前采收,以免果实遭受冻害。

单果套袋:可以延迟到1月采收,待果实品质最佳时连同果袋一起采收入库。

在采收前20天应保持土壤适度干旱。采收应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若采收期间出现降雨,应在雨后连续2个晴天后进行采收。

无伤采收。无伤采收是保证椪柑质量,降低腐烂率的关键措施。无伤采收应落实到采、装、运、贮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采果人员:应剪平指甲,佩戴棉质手套,防治采收过程中划伤果实。要用专门的采果剪进行采果。

一果两剪:采果时,用一只手托住果实,另一只手持采果剪先连同果柄一起剪下,然后在果蒂处剪平。对于位置较远的果实,应借助撘架梯采果或者连同枝条一起剪下,然后再逐一剪下果实。不要直接拽啦果实,防止在果蒂处产生伤口。

采果人员每人应配备专门的采果袋,采果袋用棉布缝制,每袋以装果实8~10斤为宜。田间盛装果实最好用塑料周转箱。从采果到库房,要一筐到底,中间不倒腾。用竹篮盛装果实的,竹篮里面和口边应用棉布衬垫包裹,防止果实被竹签刺伤。

采下的果实应先放在采果袋内,采果袋八成满后,再轻轻倒入周转箱内。周转箱以装满70—80%为宜。装车时,尽量不要多层堆放。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车辆平稳行走。

药物处理。椪柑果实采收后一定要在24小时内用药液进行浸果处理。可用咪酰胺50毫升加百可得50克加2,4-D10~15克,兑水100斤。果实在药水中浸泡一分钟后晾干,然后进入预贮场所堆放。果实预贮(发汗)。果实预贮目的一是让采果过程中的伤口得以愈合;二是适当蒸发水分,减少贮藏期间的腐烂。果实预贮的方法是将果实堆码在阴凉通风的库房内,如果采用地面堆放的,堆放高度一般在30厘米左右。预贮期间应保持日夜通风,时间为7~10天,以果皮变得稍有弹性为宜。套保鲜袋。为降低腐烂率和防止果实枯水,柑橘在预贮7~10天之后,用柑桔保鲜袋进行单果套袋。套袋时,剔出伤果、病虫果、畸形果。同时对果实按照大小进行简单分级。环境控制。椪柑果实储藏期间应始终保持避光状态,库房温度以稳定在8~10℃为宜。入库前期:白天和夜晚温度都较高,应以降温排湿为主。日夜打开通风口进行通风换气,使库内的温湿度迅速下降。

入库中期:一般白天温度较高,夜晚温度较为适合,所以白天要关上通风口和排风窗,阻止外部的热空气入库。夜晚通风换气1—2个小时,降温排湿。

贮藏后期:此时白天气温在5~10℃,夜间一般在0℃左右。管理上既要注意保暖又要适当通风换气。当外温在5℃以下时,要关闭库房的门窗,防止冷空气进入库房。当外温较高(天气晴好的中午,温度接近10℃)的时候,则要及时开启通风口进行通风换气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