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黑粉病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发布日期:2020-10-30 13:18

茭白黑粉病是茭白的主要病害,该病在我省水生蔬菜基地发生较普遍,主要危害叶鞘和茭肉,导致茭白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的甚至茭肉尽被黑粉菌吞噬,以致失去食用价值,给菜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做好茭白黑粉病的防治工作极为重要,现将该病主要症状和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主要症状

叶片受害,生长势明显减弱,叶肉内充满黑粉菌厚垣孢子,挤压叶片变宽,逐渐发展成黄绿色泡状突起,有的表皮枯黄破裂,散发黑色粉状物。叶鞘染病,初期叶鞘上病斑为深绿色小圆点,发展成椭圆形瘤状突起,后期叶鞘充满黑粉孢子团,使得叶鞘发黑。茭肉受害,黑粉菌厚垣孢子充斥茭白组织,使得中间鼓胀突起,茭肉变短,体表多有纵沟,较粗糙,长到老也不开裂,严重的茭肉全被厚垣孢子充满,成为一包黑粉不能食用,横切茭肉可见黑色孢子堆。

二、病原

茭白黑粉病由担子菌亚门真菌茭白黑粉菌UstilagoesculentaP.Henn.侵染所致。

三、发病规律

1.传播方式病菌以厚垣孢子团随种茭墩、或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团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翌年茭白生长期适宜的条件下,冬孢子萌发产生厚垣孢子,再由厚垣孢子产生小孢子侵入茭白嫩茎,随着茭白的生长扩展到生长点。该菌常通过雨水或田水传播,气流或株间接触也可传播。首先从嫩茎、叶鞘及叶片伤口、气孔或表皮进行初侵染,几天后出现症状,以后产生厚垣孢子团,不断向健康叶片、叶鞘及邻近植株蔓延,进行再侵染。

2.发病条件气温在25—32℃,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条件下,有利病害的发生与蔓延。一般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连作田块,分蘖过多,造成过密的郁闷高湿环境发病重;肥力不足,植株生长弱,灌水不当等均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四综合防治方法

1.轮作发生过茭白黑粉病的田块应与旱地作物实行隔年轮作,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

2.选留无菌种株在无病田留种,坚持选用健壮不带菌的优良茭种育苗和栽种。

3.种苗处理春季要将种苗老墩地上部割去,压低茭墩,以便降低分蘖节位。若引进怀疑带菌种苗,需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1)60O倍液浸蔸消毒处理,消灭种苗带菌。

4.疏除过密分蘖在茭白老墩萌芽初期,疏除过密分蘖,使养分集中,萌芽分蘖整齐一致,便于田间水层管理,减少发病机率。

5.加强肥水管理施足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无有机肥的,667㎡可施用正丰生态颗粒肥100kg,据试验,施用正丰生态肥比施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的病害发生少,而且持效期要长。尤其要避免偏施氮肥,以防植株徒长。坚持科学灌水,按不同生育阶段管好水层,避免长期深灌,即根据促进茭白分蘖期、抑制后期无效分蘖期和促孕茭期的3个时期的需要,做到分蘖前期灌浅水(3~5cm),并结合重施追肥,667㎡施三元复合肥3Okg,猛促分蘖生长高温高湿期控制追肥防徒长,并且灌深水,以抑制后期无效分蘖孕茭期保持茭田湿润即可。

6.人工摘除病叶结合中耕追肥等农事操作,及时摘除下部黄叶、病叶,带出田外销毁,以增强通透性。

7.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早喷药,药剂可选用3%多氧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无公害),或1:1.5:250的波尔多液(无公害),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安全间隔期3天),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1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1)600倍液(安全间隔期7天)交替喷雾,每隔7天喷雾1次,连续防治3—4次,若在多雨季节喷药防治,注意雨后及时补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