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栽培技术介绍

发布日期:2021-03-30 16:07

一、概述

丹参,别名紫丹参、血参、赤参等。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以根部供药用。丹参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有近2000年的应用历史,是国内外药材市场的重要商品。具有活血化验、安神止痛等功效。主治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月经不调、心烦失眠等。制药工业将其制成“丹参注射液”、“丹参滴丸”等新药,成为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丹参需求量巨大,为四十种常用大宗品种。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时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仍将高速增长,丹参的用量仍将会继续增大。

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栽培,主产于四川、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花期5-7月份,果期6-8月份。

二、生长习性

丹参分布广,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日照充足的环境。较耐寒,茎叶能经受短期-5摄氏度低温,地下根茎耐寒力强,在气温-15摄氏度,最大冻土深度达43厘米时仍能安全越冬。

丹参对土壤要求不高,一般土壤均能生长,但以地势向阳、土层深厚、中等肥力、排水良好的壤土为好。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从微酸至微碱都可生长。

在年生长周期中,3-6月份以地上茎叶生长为主,陆续开花结果;7月之后根生长迅速,为茎叶生长和根茎生长的转折期,生长中心由茎叶转至根部,光合产物大量由茎叶传至根部,使根茎迅速膨大;12月中下旬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达峰值,此起为最佳采收期。

三、种植技术

以选择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中性至微碱性的壤土为好。深翻土地,每亩施堆肥或厮肥1.5吨作基肥,再整平耙细。南方多做宽1.3米的高畦,排水良好的坡地可不做畦;北方少雨宜平作。

分根繁殖:一般为春播,南方在2-3月,北方在3-4月。也可在秋季收获时随挖随栽。栽种不宜过迟,否则产量低。按行株距33*27厘米规格栽种。栽后随即覆土,一般厚度为2厘米左右,盖土不宜太多,否则妨碍出苗。春栽约40-50天出苗。每亩用种根130-150斤。

附建议:1.结合整地每亩施入3%辛硫磷颗粒3kg撒于地面,翻入土中,进行土壤消毒;2.栽种后,未出苗前使用:“真稳当+农乐”或“封地灵”进行苗前的杂草封闭处理。3.苗后可适当使用“盖草能”、“精喹禾灵”、“禾阔双杀”进行药物除草。

四、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追肥:分根繁殖的,因覆土稍厚,出苗慢。一般在4月幼苗开始出土时,要进行查苗,发现土板结或覆土较厚,影响出苗时,要及时将覆土适当扒开,促其出苗。生长期中,一般中耕除草追肥三次:第一次在苗高5-7厘米时;第二次在6月上旬,以人畜粪肥追肥;第三次在7月中下旬,可施磷肥30-50公斤,以利于根部促生。

2、摘花薹:在抽薹初期或开花时摘除花薹可以提高产量。

3、排水灌溉:丹参地最怕积水烂根,在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防涝。如久晴干旱,要适时灌溉保苗。

五、病虫害防治

1、根腐病: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受害植株根部发黑,地上部枯萎。雨季及时排水;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浇灌;拔除病根并用石灰消毒病穴。

2、叶斑病: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1000倍液;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发病。

3、根结线虫病:轮作,不重茬;结合整地每亩施入3%辛硫磷颗粒3kg撒于地面,翻入土中,进行土壤消毒

4、银纹夜蛾:悬挂黑光灯诱杀成虫;幼龄期喷90%敌百虫800倍液;杀灭菊酯2000倍液。

5、棉铃虫:现蕾期喷洒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另外还有蚜虫等按常规方法防治。

六、收获加工

春栽的当年11月份至次年3月未出苗前都可以采收。秋栽的于次年10-11月地上部分枯萎或再次年春季萌芽前均可收获。宜选晴天干燥时,先除去地上茎叶。参根挖起后,就地晒去部分水分,失水变软后剪去茎叶和芦头,去泥运回,进行晾晒,忌用水洗。

可将直径0.8厘米以上的根条在母根处切下,暴晒,经常翻动,至7-8成干时,顺条理齐,扎成小把,在暴晒至干,装箱即成“条丹参”。如不分粗细,晒干去杂质,称“统丹参”。折干率为30%左右,一般亩产干根350-45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