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石蒜为克莱因蓝,一种理想的蓝色。克莱因兰彼岸花,多为这种美丽的蓝色。克莱茵蓝彼岸花是草本植物。蓝石蒜叶带状较窄,自基部抽生,秋末发,夏初落。花期夏末秋初,约从7月至9月。花茎长30-60厘米,通常4-6朵排成伞形。
蓝石蒜的养殖方法
蓝石蒜可以露地栽培、温室盆栽、框式栽培或水培。
栽培时间上海地区适宜的栽培时间是5~11月份,可以同花期控制相结合,切忌在长叶以后的冬季或早春移栽。寒冷地区应在春天栽种。多数品种喜温暖的气候,最高气温不超过30℃,旬平均气温24℃,适宜石蒜生长。冬季日平均气温8℃以上,最低气温1℃,不影响石蒜生长。
蓝石蒜栽培环境种植深度不宜太深,以鳞茎顶刚埋入土面为好。要求排水良好的偏酸性沙质土或疏松的培养土,栽植时施适量的基肥,栽培后灌透水。营养生长期要经常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以防鳞茎腐烂。开花前20天至开花期必须要供给适量水分,以达到开花整齐一致,且延长花期。
蓝石蒜的繁殖方式
蓝石蒜用分球、播种、鳞块基底切割和组织培养等方法繁殖,以分球法为主。
蓝石蒜为分球法将大球周围着生的小鳞茎剥下另行栽种。繁殖鳞茎不宜每年采收,一般隔3~4年在秋季挑选无病虫害、生长良好的小鳞茎进行盆栽或露地栽培。
鳞块基底切割法将清理好的鳞茎基底以米字型八分切割,切割深度约为鳞茎长的1/2~2/3。消毒、阴干后插入湿润沙、珍珠岩等基质中,3个月后鳞片与基盘交接处可见不定芽形成,逐渐生出小鳞茎球,经分离栽培后可以成苗。
组织培养繁殖法用MS培养基,采花梗、子房作外植体材料,经培养,在切口处可产生愈伤组织。1个月后可形成不定根,3~4个月后可形成不定芽。用花梗和带茎的鳞片作外植体材料,也可产生不定芽、子球茎。
播种法一般只用于杂交育种。由于种子无休眠性,采种后应立即播种,20℃下15天后可见胚根露出。自然环境下播种,第一个生长周期只有少数实生苗抽出一片叶子,苗期可移植1次。实生苗从播种到开花约需4~5年。
蓝石蒜的病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蓝石蒜的管理粗放,常见病害有炭瘟病和细菌性软腐病,鳞茎栽植前用0.3%硫酸铜液浸泡30分钟,用水清洗,晾干后种植。每隔半月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发病初期用50%苯莱特2500倍液喷洒。
斜纹夜盗蛾主要以幼虫危害叶子、花蕾、果实,啃食叶肉,咬蛀花葶、种子,一般在春末到11月份时间危害,可用5%锐劲特悬浮剂2500倍液,万灵1000倍液防治。
石蒜夜蛾其幼虫入侵的植株,通常叶片被掏空,且可以直接蛀食鳞茎内部,受害处通常会留下大量的绿色或褐色粪粒,要经常注意叶背有无排列整齐的虫卵,发现即刻清除。防治上可结合冬季或早春翻地,挖除越冬虫蛹,减少虫口基数;发生时,喷施药剂乐斯本1500倍液或辛硫磷乳油800倍液,选择在早晨或傍晚幼虫出来活动取食时喷雾,防治效果比较好。
蓟马通体红色,主要在球茎发叶处吸食营养,导致叶片失绿,尤其是果实成熟后发现较多,可以用25%吡虫啉3000倍液、70%艾美乐6000~100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
蛴螬地下害虫有蛴螬,发现后应及时采用辛硫磷或敌百虫等药物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