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腐病的主要防治手段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3-01-18 09:56

根腐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危害植物的幼苗期,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根腐病的真菌适宜在15-28度的温度下生长,通常在3月下旬至5月间发病高发期。真菌可以在土壤和病体上越冬,遇到适宜的气候条件会繁殖扩散,引起病害。

根腐病的初期症状是根部腐烂,逐渐扩散到主根系,导致植株地上部分出现叶片发黄、中午阳光强烈时萎蔫,但早晚或夜间恢复。后期症状是叶片持续萎蔫,发黄,整株植物生长缓慢,无法恢复,最终根部干枯死亡。

防治根腐病的措施包括加强土壤管理,多使用农家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益生菌数量,改善土壤墒情,减少真菌生存的环境。同时,及时清理带病作物,避免除草施肥时伤害植物根部,夏季注意排水排涝,防止低温高湿环境。在发病期间,可使用恶毒灵、甲霜恶毒灵、退菌特等农药进行灭杀。

关于酸性肥料对根腐病的治疗效果,从根腐病的发病原理来看,酸性肥料对根腐病并无明显治疗作用。根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而不是土壤酸碱度的问题。酸性肥料可能会改变土壤酸碱度,但不直接影响根腐病的发展。尽管有人提到酸性草木灰能治疗根腐病,实际上草木灰的作用主要是其杀菌消毒的属性,而非其酸性的原因。因此,总的来说,酸性肥料对根腐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不能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