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盆景的主体和客体山石在盆中的位置至关重要,它们的气韵、体量、态势直接决定了作品意境的高低。但这些功能的体现,往往需要通过一种常被忽视的陪衬体——散点石的巧妙运用来实现。
散点石是以群体形式散置于水面空白处的陪衬体,具有视觉上的"点"性质,能在视觉心理上产生扩张感,起到占据和划分空间的作用。其主要功能体现在:
1.衬托主客山体:通过低小的散点石对比,能突出主峰和客峰,增强山体的体积感,使观赏者产生"一峰则太华千寻"的视觉感受。
2.划分水面空间:山水盆景必须解决根基稳固的问题。散点石的合理布置能对山足水面的空白进行有效划分,通过视觉张力占据空间,使布局富于变化。
3.收束整体态势:在开合式布局中,散点石作为态势发展的"结点",起着收拢整体气韵的作用,完成从起、承、转到结的完整构图。
运用散点石时需注意以下要点:
首先,要灵活处理每件作品的独特性质,散点石的安排既要符合山势走向,又要与空白空间相协调,做到"形散神聚"。
其次,要注意大小搭配。不同体量的散点石产生的视觉张力不同,需错落有致地安排,达到"计白当黑"的艺术效果。避免整齐划一地排列,以免显得呆板。
再次,在作为陪衬时,要注意与主客山体的比例协调。避免使用形态或体量不相称的散点石,保持"点"与"体面"的恰当对比。
最后,点缀植物以苔草为主,如苍蒲、虎耳草等,既符合"疏点草苔"的表现手法,也可适当配置亭台,深化主题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