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栽培技术以及播种方法

发布日期:2021-07-02 06:43

燕麦是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栽培燕麦按其籽粒带稃与否,分为皮燕麦和裸燕麦两种类型。皮燕麦和裸燕麦的植株特征相同,只是籽粒不同。籽粒不带稃的燕麦,称为裸莜麦,也就是莜麦,我国主要栽培的是裸燕麦,是产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燕麦片的主要原料。籽粒带壳的燕麦,称为皮燕麦。外国主要栽培的是皮燕麦,主要用于饲料工业,在食品、轻化工行业也有较多的应用。

燕麦的生育期为70-120天,喜欢凉爽和湿润的气候,是耐旱喜光作物。燕麦一般在2-4度时就可以发芽。燕麦的幼苗可耐-3—-4度的低温。燕麦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是17-20度,如果灌浆期温度达到38-40度,会导致籽粒秕瘦和瘪粒。燕麦要求光照时间长,在日照短的条件下,燕麦发育慢,抽穗晚,植株大而籽粒少。燕麦在拔节期至抽穗期是需水的关键期,如果这时干旱,会导致大幅度减产。

燕麦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粘土、壤土,坡地、滩地都可以种植。不过燕麦虽然适宜在多种土壤条件下种植,但若想燕麦取得高产,还是种植在有机质含量高,养分丰富,土壤结构疏松的壤土比较好。我们应当选择,富含有机腐殖质、酸碱度PH值在5.5-6.5的地块种植燕麦。选地时还要注意,燕麦最忌连作。连作会使燕麦田病虫害的发病率增高,杂草蔓延。

燕麦生育期较短,一般为90天左右,我们提倡施足底肥和种肥,可以不追肥或少追肥。

田间管理是获得高产的另一个重要环节。燕麦幼苗阶段应及时进行人工除草,第一次锄草应在燕麦长到10cm左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在拔节前期进行。燕麦的苗期需水量相对较多,应时土壤墒情浇水,墒情不好应及时浇水。燕麦的拔节期到抽穗期是需水需肥的关键期,种植户应该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燕麦拔节期生长较快需肥量大,有条件的农户可按照每亩用尿素5kg-15kg的标准追施化肥。

燕麦的收获是一项时间性很强的工作,一旦成熟,就应及时收获,通常应在9月上旬收获。不可延误,否则籽粒脱落,会造成丰产不丰收的结果。燕麦穗上下部位的籽粒成熟是不一致的,当麦穗中上部籽粒进入蜡熟末期时,应及时收获。蜡熟末期的表现是,燕麦茎秆有韧性,而且不易折断,用手指甲掐麦粒,麦粒应有韧性,不易碎。此时应及时收获。

新收获的燕麦含水量大,在收获季节的温度下有呼吸的特性。水分越大,温度越高,呼吸越强烈,产生热量越多,发霉变质的危险越高。脱粒后的子粒运回场院后,应做成小埂晾晒。2~3小时翻倒一次。使含水量下降到13.5%以下。一般的检验法是用指甲掐麦粒,当麦粒容易恰断时即可。也可将子粒放入口中,咀嚼检验,感到子粒变脆时,表明干燥程度合适,可以入库贮存。然后扬场,用扫帚扫除麦皮。达到储藏要求的麦粒应立即装袋运入通风干燥的储藏室贮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