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出菇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

发布日期:2020-03-20 14:28

近年来,我国香菇栽培量逐年增加。但经调查了解,个别地区和农户出菇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致使产量、品质和效益受到影响。正常管理情况下,香菇生物效率应为80%—100%,但是有的是有60%左右。那么香菇出菇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袋内出菇

表现为发菌后期出菇和脱袋排场前大量出菇。袋内出的菇为袋壁菇,品质极差且不易采摘,而且由于出菇造成菌棒营养和水分不足不利于转色,对后期管理和产量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袋内出菇的根本原因是排场脱袋过晚,菌丝发育成熟,具备出菇营养条件,再加上环境条件适宜出菇。应适当提前脱袋排场时间,且在适宜时间脱袋并进入转色管理,在转色结束后出菇为宜。

有的菇厂菌袋入林即出菇,有人认为是震动造成出菇,这是不完全的。菌龄不足未达到生理成熟的菌袋入林,虽然经过震动也不会很快出菇,出菇的根本原因是菌丝成熟且遇到昼夜温差大的环境条件。

二、转色不好

正常转色很重要,不仅是高产优质的基础,还有保护菌棒免受病虫侵害和保持水分的作用。转色不好主要是因为:

1、脱袋过早或过晚

菌袋同时达到以下4个标准时为脱袋最佳时机:(1)菌龄达到,菌丝长满菌袋;(2)菌袋表面瘤状物占三分之二以上;(3)菌袋手摸有柔软感;(4)接种孔附近开始转色。有人习惯在袋内转色,由于转色时间过长,菌皮增厚消耗影响,从而影响产量。脱袋过晚还会造成袋内黄水聚集危害而易感染杂菌,应引起足够注意。

2、转色管理不当

主要是温湿光气环境条件调控不当,尤其是湿度管理。有人特别注意通风而不注意保湿,长时间通风,造成湿度不足,菌棒表面过度失水不易转色。脱袋后应密闭薄膜保湿3天,以后逐渐通风,每天1至2次,每次30至60分钟,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95%。菌棒吐黄水后每天结合通风喷水去掉黄水。一般15天转色完毕。

三、补水过多过勤

菌棒长过几批菇后,重量明显下降,水分严重缺乏,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受到抑制,需及时补充水分。当菌棒培养料含水量只有30%左右时,应补水。菌棒含水量可以通过检测得知。补水量以菌棒含水量达到55%至60%为宜。

且不可补水过多。补水过多造成菌棒含水量过高,菌丝缺氧,生活力下降而衰老自熔,从而过早腐烂散棒造成减产。除易造成散棒外,还会使菇蕾分化过多而产生小薄菇和畸形菇。一般采用注水法,注意水压不要过大,以免伤害菌丝。亦不要补水过勤。有的人在注水出菇后急于再次注水出菇,不注意养菌,也不管菌棒缺不缺水。实际上,注一次水一般至少可以出2潮菇。

四、菌棒过早散烂

有的农户产量低的根本原因是菌棒过早腐烂散掉,寿命减少。这主要是转色不好注水过多过勤造成的。

五、田间管理不规范

主要是环境调节控制不合理。尤其是湿度管理和通风。

湿度管理:有些人根本不注意湿度问题,更谈不上科学管理了。薄膜揭盖、喷水很随意。有的人长时间不盖膜,通风时间过长,造成菌棒失水过快,不注水就不不出菇,还有的造成菌棒表面干硬,不利出菇,长期干燥会造成表面菌丝干死而污染杂菌。

香菇整个出菇期的每个菇潮分为催菇、长菇、采摘、养菌4个阶段,各个阶段对湿度要求是很严格的,除养菌阶段外,都要求85%至95%的空气相对湿度,所以要长期覆盖薄膜,尤其是在干热天气下。

喷水是在湿度达不到要求时进行的,一般结合通风进行,喷多喷少也要根据空气湿度、菌棒含水量和地面湿度决定。

通风是为了调节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防止氧气不足,是每天必须的,一般每天1至2次,每次30至60分钟。通风会使空气湿度降低,应配合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