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虫害防治指南
1.角斑病
症状:多发生在叶片上,初期出现多角形黄褐色至深红褐色病斑,后期产生黑褐色的小霉点,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导致植株枯萎死亡。
病因:由真菌性病原菌(尾孢菌或粗尾菌)引起,常在雨季或湿度较高时加重传播。病原菌多依附在病叶或土壤中越冬,次年继续感染植株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
防治方法:
秋季彻底清理病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残留。
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700~1000倍液,每隔10天喷一次,连续3~4次。
2.枯萎病
症状:初期部分枝条发黄、落叶,后期整株枯萎死亡。剥开病枝树皮可见黄褐色条纹或轮纹状坏死斑。
病因:由镰刀菌感染引起,病原菌通过根部伤口侵入,破坏维管束系统导致植株枯萎。病菌能在土壤或病残体中存活较长时间,通过伤口或根系传播。
防治方法:
发现病枝及时剪除并销毁。
对土壤和工具进行消毒,减少病菌传播。
增强植株抗病性,合理施肥、浇水。
3.蚜虫
防治方法:
喷洒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可有效控制蚜虫危害。
4.褐边绿刺蛾
危害表现:幼虫啃食叶片,严重时造成叶片残缺不全。
防治方法:
秋冬季节清理枯枝落叶,减少虫卵越冬数量。
少量害虫可人工摘除虫叶。
幼虫初期喷洒敌百虫800~1200倍液。
5.大蓑蛾
防治方法:
秋冬季节摘除树上虫囊,减少虫源。
6~7月幼虫孵化高峰期喷洒敌百虫800~1200倍液。
保护天敌(如寄生蜂),利用生物防治手段减少虫害。
综合防治建议
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
及时清理病残枝、落叶,减少病原残留。
定期检查,早发现早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确保植株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