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养滴水观音过程中,发现如果浇水较少,叶片就不滴水。通过实验,发现给滴水观音浇少量的水(100~200毫升),叶片不会滴水;浇水500毫升以上,叶片才会滴水。
大多数植物依靠叶片的气孔蒸腾水分,但滴水观音叶片表皮细胞有大量的气孔,说明滴水观音滴水不是因为叶片没有气孔引起的。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滴水观音的叶片边缘有两圈环状叶脉,而其他植物的叶片不具有环状叶脉。滴水观音滴水与叶片的环状叶脉有关,当水分充足时,由环状叶脉汇集到叶尖处后滴出。
通过实验,发现给滴水观音浇水10分钟后,叶片的叶尖处由小到大有水滴出现。当叶片被剪断环状叶脉后,在豁口处远离叶尖被剪断的环状叶脉处由小到大有水滴出现,而叶尖处不再有水滴出现。进一步观察发现,滴水观音叶尖有一个明显的空腔。
当水分充足时,茎输送到叶的水分,除供给叶肉细胞外,一部分由叶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一部分由大大小小叶脉的导管汇集到环状叶脉的导管中,最后汇集到叶尖处的空腔,由叶尖处排出体外。这种结构有利于滴水观音在湿热、阴潮的环境中生存,当植物吸水量大于蒸腾量时,叶片尖端出现水分外溢的现象,形成“泌水”或“吐水”。